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移民电影以独特的民族话语和在地反思成为跨族裔导演和其他电影人创作的故事源泉。但是,身为世界第二大移民国家的德国,与移民数量不成比例的移民电影的发展却极为窘迫:其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美国移民电影数量和质量的碾压;其二,在欧洲版图里,英国与法国的移民电影发展强势,相比之下的德国移民电影不容乐观。本文将当代德国移民电影与德国移民和移民电影历史的复杂关系联系起来,并以全球化的视野关照欧美其他国家的移民电影,希望能找出德国移民电影的困境和发展路径。第一章,通过对近代德国移民产生的历史、现状的分析来定义德国移民电影,指出本研究中的德国移民电影主要是指反映国外移民在德国社会生存和情感的作品,而反映东西德冷战时期的国内移民作品并不包括在内。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文本范围为2000年以后的16部移民电影。第二章,梳理德国移民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指出德国移民电影在经历新德国电影导演的“移民身影”尝试,到第二代移民导演的移民主体叙事后,新世纪以来的德国移民电影创作,继承了新世纪前对社会底层移民的现实主义书写和对移民内心情感的“符号”化表达,并尝试的打破以往移民电影不被市场和主流接受的隐晦艺术表达,开始进行商业化的探索和国际合作。新世纪德国移民电影的流变,不仅是电影风格的继承与突破,更是移民电影在探索道路上的摸索和前进。第三章,通过与世界第一大移民国家美国的对比,找出两国移民电影创作的相同、不同之处以及美国移民电影值得借鉴的地方。新世纪以来,德国和美国的移民电影有着相同的创作策略:首先,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移民形象区分度明晰化;其次,两种叙事模式并存;最后,都关注底层和边缘另类移民,如同性恋移民,并给予移民更多的情感诉求。但是,由于题材选取、商业类型化程度和表意策略的不同,德国和美国电影在其本质上也存在着差异。美国移民电影利用文化多元语境、商业化发展及稳定的类型模式,让移民电影成为了美国电影的主流影片并具有全球票房实力,值得德国移民电影借鉴和学习。第四章,通过分析总结,以全球化的视野思考德国移民电影,大多数陷入了创作内容和市场的双重困境。内容上,不仅向观众传达了消极反面的移民群体形象和割裂了移民和德国社会的关系,而且部分影片从侧面反映对移民的排斥和不接纳,市场上受到好莱坞和国内主流电影的压制。因此,德国移民电影可以进行两条路径的探索:第一,找到与德国社会的文化共性,以实现移民边缘话语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和联系,从而有机会融入到主流电影文化圈,被更多的观众接纳;第二,在更为包容的语境下,发扬多元文化精神,利用“普世化”的手法讲述移民的故事,走向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获得国际电影节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