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所采集的血化验结果及评分量表与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自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207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入院时的NIHSS评分及GCS评分,收集入院24小时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和hs-CRP的结果,计算出NL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所采集的血化验结果及评分量表与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自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207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入院时的NIHSS评分及GCS评分,收集入院24小时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和hs-CRP的结果,计算出NLR,并进行HS-m GPS评分,患者住院第4天时依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为无AGI组和AGI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GI发生的因素,通过应用ROC曲线来分析NLR、GCS评分、HS-m GPS评分及联合指标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AGI的预测价值。结果:1.住院4天时无AGI组与AG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s-CRP、NIHSS评分、GCS评分、NLR、HS-m GPS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血小板、血糖、血K、血Na、血Cl、前白蛋白、白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GCS评分及HS-m GPS评分是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AGI的独立预测指标。4.NLR、GCS评分及HS-m GPS评分预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AGI的ROC曲线结果如下:曲线下面积NLR为0.779,GCS评分为0.689,HS-m GPS评分为0.617,HS-m GPS+GCS评分为0.743,NLR+HS-m GPS评分为0.790,NLR+GCS评分为0.824,三者联合为0.833,曲线下面积最大,特异度为77.9%,敏感度为79.9%。5.ROC曲线比较显示NLR预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AGI的效果优于HS-m GPS(P<0.001),NLR和GCS评分联合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的效果均优于单一指标预测的效果(P<0.05或P<0.001)。结论:1.NLR、HS-m GPS、GCS评分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AG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三者联合指标较单一指标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AG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细血流成像(SMI)技术、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分类法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62名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SMI检查,按照ACR TI-RADS分类法对结节进行分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ACR TI-RADS分类法单用与联用对甲状腺
目的:分析术前炎症指标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计数和单核细胞的乘积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monocyte/lymphocyte ratio,SIRI)、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清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lbunmin/globuli
背景:研究表明,在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X Protein,HBx)、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E成员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以及β-连接蛋白(β-catenin)在人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均具有相关关系,但根据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HBx、CYP2E1及β-catenin的表
目的:对鼓室内注射(Intratympanic Injection,Ⅱ)和耳后注射(Postauricular Injection,PI)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治疗与补救治疗对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2005~2020年
目的:Ebp1是Erb B3受体的主要结合蛋白之一,具有多种细胞功能包括凋亡、增殖和分化。研究表明Ebp1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表达,并在癌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bp1在胃癌细胞中也高表达,但其在胃癌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沉默Ebp1蛋白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胃癌HGC-27细胞株,用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72小时观察细胞中
目的:对使用TADA方案(亚砷酸、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其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比较,探讨亚砷酸治疗骨髓瘤的疗效,为临床研究和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8年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根据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使用TADA方案化疗组20例,其他常规化疗方案组20例,收集两组患基线资料:性别、年龄、ECOG评分
癌症即将成为21世纪的首要死亡原因,根据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表明: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排名癌症的前四位。其中肺癌根据病理学可以比较细化地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d,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细胞肺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最主要治疗方法分别是采用手术和放化疗,但是手术治疗只局限于早期
研究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寻求高效、低毒、多靶点、副作用小的抗胃癌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又称红毛七,为小檗科红毛七属植物,根状茎粗短可药用,它主要含有生物碱、三萜皂苷、黄酮、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肿瘤、祛风通络、活血调经、止痛、抑菌抗炎等效用。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高血压
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更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是重中之重。本课题采用聚乙二醇化多西他赛白蛋白纳米粒并结合超声波照射治疗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并以肺癌A549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体内及体外实验,观察治疗效果,希望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1.将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进行体外细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术前联合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P-NLR)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今后指导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PLC)并接受微波消融(MWA)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