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岛早白垩世沉积—大地构造背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山岛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南部黄海近岸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苏鲁造山带内。岛上最典型地层为早白垩世深海相复理石,发育了大量软沉积物变形现象。吕洪波等于2011年对此进行首次报道后,立即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地层特征、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对灵山岛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野外考察,笔者等发现灵山岛上地层层序复杂,由下到上大致发育了灵山岛组(K1lsd)(即早白垩世复理石)、磨拉石、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和火山集块岩等地层。另外,在背来石附近还出露陆相碎屑岩和角砾凝灰岩。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复杂。在最下部灵山岛组(K1lsd)中发育了大量滑塌沉积和软沉积物变形现象。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复杂,按发育早晚可分为三个期次:⑴滑塌前,包括变形砂泥岩碎片和团块以及底模构造等;⑵滑塌中,包括同沉积滑塌褶皱、同沉积布丁构造、同沉积双重构造、同沉积拉伸线理、剖面X形共轭逆断层、砂泥岩团块及被拉断的砂岩层和滑塌陡崖等;⑶滑塌后,包括微型地垒、地堑组合等。其中滑塌陡崖(slump scarp)是一种特殊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滑塌侵蚀区的典型构造。由于某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生长距离位移且受后期改造明显,因此已不能用于判断古流向和滑塌动向。根据地层及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分析,灵山岛组沉积于地震频发的半深海到深海环境。滑塌体的滑塌动向揭示滑塌体和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的SE侧和SW侧。同时滑塌断崖的发育说明:随着盆地演化,灵山岛地区由纯粹的滑塌堆积区逐渐转变为滑塌侵蚀—堆积混合区。灵山岛组沉积时盆地正快速抬升,地震活动频繁,处于残余盆地晚期阶段。发育于砂质单元中的早期平面X形剪节理指示了灵山岛组沉积后受到了SE—NW向的动态挤压,而后期的不对称褶皱构造记录了扬子板块SE→NW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的历史。灵山岛上发现的早白垩世复理石和滑塌沉积为苏鲁造山带东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其他文献
针对中粮瑞府别墅屋面的大量太阳能设备基座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的基础上,大面积采用双层反应粘卷材的防水方案,细部节点配合使用节点密封膏进行密封处理,保证了整体屋
本文以广东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途径,特别是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体现其特殊性、文化记
近十年来,分级孔道结构的分子筛作为分子筛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新型材料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分级孔道分子筛不仅具有微孔分子筛的强大催化性能,而且还具有介孔网络产生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后血糖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
为解决1501工作面采动应力对掘进的1502回风巷造成破坏变形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在提高巷道支护强度的同时将巷道松散破碎围岩胶结为一个整体,提高巷道围岩
<正> 变奏三:关于“奇”有人说,下生活不能是猎奇式的。这话对,但也不全对。问题在这“奇”字,有贬义,也有褒义。干奇百怪,奇谈怪论等等,皆是贬义;出奇制胜,奇花异葩,奇才等,
<正>2018年11月5日,《隧道建设(中英文)》编委会三届二次会议暨《隧道建设(中英文)》理事会四届一次会议在安徽滁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砥砺奋进谱华章,不忘初心再起
当今社会,广告传播不仅仅是宣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常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即人们在使用某种商品时,渴望从中得到自我个性的绽放,以及期待他人自己自我的关注与认同。广告传播的过
<正>癌痛,以其剧烈性和持久性居慢性疼痛之首,全世界每天有300~350万人遭受着癌痛的折磨[1]。国内调查显示51%~61.6%的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疼痛[2],科学、有效的疼痛管理势在必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从斯拉夫语到俄语的发展阶段。语言的发展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现代俄罗斯标准语的形成历史中,对“俄语”这一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