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optical tomography image ultra-sonography system,OPTIMUS)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的血红蛋白总量(tota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T)、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02)值的差别,并根据不同分组比较二者NAC前后的差异变化,进而探讨OPTIMU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AC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并收治,经穿刺病检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实行NAC患者42例,将42例患者按照第七版AJCC指南TNM分期分T1、T2、T3、T4组;RECIST1.1 标准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组;病理分子分型分LuminalA型、Luminal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HER-2 阳性 VS HER-2 阴性组。采用 OPTIMUS 将这42例患者每次(至少4次)NAC前后HBT、S02值记录,并分析HBT、S02值在乳腺癌不同分组中NAC前后的差异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的T分期、乳腺癌NAC疗效、病理分子分型等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间、组内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AC前,按照病理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A型6例(14.3%)、LuminalB型 19 例(45.2%)、LuminalB 型 HER-2 过表达型 10 例(23.8%)、三阴性 7 例(16.7%),其中HER-2阳性患者共19例(45.2%);按病灶大小分组:T1组5例(11.9%)、T2组 30 例(71.5%)、T3 组 3 例(7.1%)、T4 组 4 例(9.5%);NAC 后,按照 NAC 效果分组..CR 组 6 例(14.3%)、PR 组 29 例(69.1)、SD 组 4 例(9.5%)、PD 组 3 例(7.1%);NAC有效率为83%。其中LuminalA型患者的病灶大小为T3~T4,和(或)具有保乳要求;T1患者为淋巴结严重转移(N3M0)。2.按照病灶大小分组:T1组HBT变化P值(P=0.019)及T2组HBT(P<0.01)、S02(P<0.01)变化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按照NAC疗效分组:CR组HBT(P=0.002)变化P值及PR组HBT(P<0.01)、S02(P=0.047)变化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依据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分组,所有分组组内HBT变化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B(HER-2阴性)型SO2变化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HER-2阳性与阴性组内比较NAC前后HBT、SO2差值,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5.按照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分组,组间比较NAC前后HBT值的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0.05)。6.按照病灶大小及NAC疗效分组,组间比较NAC前后HBT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后各型分组间SO2值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参数HBT值的变化与NAC前后病灶大小、NAC疗效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NAC疗效指标。2.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参数SO2值的变化与NAC前后病灶大小、NAC疗效部分分组中呈正相关,SO2可作为乳腺癌NAC疗效评估次要参考指标。3.按照乳腺癌的病灶大小、病理分子分型及NAC疗效进行分组,各组之间与NAC前后HBT、SO2值的差异变化未发现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