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振动及结构耦合仿生节能减阻深松铲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eng929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能够打破犁底层,减轻土壤扰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然而,过大的深松阻力是限制深松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减小深松阻力是目前深松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振动、电渗、仿生、表面改形改性等技术手段,普遍认为振动深松及仿生技术能达到较好的减阻目的。
  然而,振动深松技术尚存在较多问题。根据振动源的不同,可将振动深松机械分为自激式振动及强迫式振动两种。自激振动一般选用弹簧或其他弹性元件作为振动源,田间作业时波动的深松阻力传递到弹簧上,从而产生波动,达到减阻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外接动力的情况下产生振动,但振动参数不可控,会随实地情况发生变化,弹簧劲度系数的选用也会直接影响振动效果,且由于弹簧的柔性容易使深松铲入土角发生变化,导致减阻效果不佳,甚至反而增加阻力。强迫振动式深松机需要外加激振器,一般以拖拉机输出轴作为能量来源,通过连接装置将动力输出到激振器上,使深松铲按照一定的频率及振幅振动,驱振方式一般为凸轮或偏心轴等,这种振动方式优点是振动频率及振幅可控,普遍具有减阻效果。然而,在减阻的同时会伴随拖拉机能耗的增加,一般能耗的增加量高于减阻省下的能耗,因此整体能耗比不振动时略有增加。
  针对深松减阻技术现状,本文以典型土壤动物蚁狮幼虫及土壤洞穴动物竹鼠为仿生原型,将非光滑表面仿生及行为仿生技术应用在深松领域。开发出了基于偏振电机的强迫振动及结构耦合仿生节能减阻深松铲,这种深松铲频率可调,且最大频率较大,能以较小的振动能耗获得较好的减阻效果,实现既节能又减阻的目的,减阻率与节能率均能达到20%以上。同时,将蚁狮幼虫非光滑表面结构应用于深松铲铲尖的设计上,也有较好的减阻效果。结合试验与理论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基于蚁狮幼虫体表的非光滑减阻研究。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了蚁狮幼虫的整体轮廓,提取蚁狮幼虫后臀部横截面曲线,拟合并放大,得到拟合方程y=-0.0813x2+3.2514x-0.0823,将这一曲线方程应用在仿生深松铲的设计上。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了蚁狮幼虫多级的非光滑体表结构,测量了蚁狮幼虫各级非光滑体表结构尺寸范围。建立了光滑表面土壤摩擦模型与非光滑表面土壤运动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分析了非光滑表面减阻机理。在土壤松散系数与内摩擦系数关系的理论下,通过公式推导了非光滑减阻表面凸起高度与两个凸起间距离及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凸起高度与两凸起间距的平方成正比,与运动速度的平方成反比,并利用蚁狮幼虫结构尺寸验证公式的有效性。
  基于蚁狮幼虫高频振动的仿生深松设备设计。通过高速摄像机获得了蚁狮幼虫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局部微振动的参数,在其自然生长环境下,后臀部上下振动频率为9.97Hz,左右振动频率为20.57Hz,上下振动振幅为2.63mm,左右振动的振幅为0.44mm。以蚁狮幼虫为仿生原型,类比蚁狮幼虫后臀部高频微振动引起的土壤局部“液化”效果,设计出两种强迫振动深松机,其中一种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另一种通过偏振电机带动深松机高频振动,并设计了一种仿蚁狮幼虫振动及结构耦合减阻深松铲通用铲尖,通过铲尖局部高频振动的方式,在满足减阻效果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小附加能耗。
  基于竹鼠挖掘特性的仿生深松铲设计与仿真分析。通过高速摄像获取了竹鼠挖土特征,竹鼠挖掘时几个爪趾散开并垂直切入土壤,用爪趾及掌部将土壤拨到身体下方,并用后爪进一步将土壤抛到身后。其前爪单个爪趾完成一次挖掘约耗时350ms,后爪趾完成一次排土约耗时600ms。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了竹鼠爪趾轮廓参数,对竹鼠爪趾掌心曲线拟合放大,得到拟合方程为y=9.58e0.054x;对竹鼠爪趾爪尖截面轮廓拟合放大,得到拟合方程为y=-0.3684x2+3.0672x-0.034。将竹鼠挖掘特征、竹鼠爪趾结构曲线、蚁狮后臀部截面轮廓曲线应用在仿生偏柱式深松铲的设计上,利用EDEM仿真软件对几种不同结构的偏柱式深松铲对比,最高减阻率可达12.92%,验证了竹鼠和蚁狮仿生在深松减阻方面的有效性。
  振动及非光滑表面减阻原理分析与深松铲研制。分析了非光滑表面在土壤、散体、水膜界面流体领域的减阻机理,提出了两种非光滑减阻表面设计方法。基于土动力学理论阐述了农业机械触土部件振动减阻原理,讨论了振动频率、振幅对农业机械触土部件振动减阻效果的影响,总结了一种农业机械触土部件振动减阻设计方法。根据非光滑表面减阻与农业机械触土部件振动减阻设计方法,设计了多种组合式强迫振动及非光滑结构耦合仿生深松铲并加工成型,以期应用于大田试验。
  强迫振动及非光滑结构耦合仿生深松铲田间试验。在本试验中,春秋两季大田试验表明,偏振电机带动下的深松铲减阻节能效果明显,且100W偏振电机带动下的深松铲减阻效果优于60W偏振电机。在100W偏振电机带动下,深松铲阻力可降低27.75%,总能耗可降低26.06%;在60W偏振电机带动下,深松铲阻力减小19.49%,总能耗降低18.38%,偏振电机式强迫振动深松铲既能达到减阻效果,又能降低深松总能耗,且深松阻力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本试验中,上凸型曲面深松铲铲尖阻力小于平面型深松铲铲尖;非光滑结构深松铲铲尖阻力小于光滑型深松铲铲尖;本研究中仿蚁狮幼虫曲面深松铲铲尖减阻效果最明显。在深松深度方面,随着深松深度增加,深松阻力急剧增大,犁底层区域出现在地表以下20cm~30cm间。对比深松深度20cm、30cm、40cm条件下的深松阻力,以20cm深度为标准,30cm深处阻力平均增加37.69%,40cm深处阻力平均增加69.44%。本试验条件下,结构相似的深松铲,铲面宽度越大,阻力越大,深松阻力与铲面宽度的平方成正比,本试验中拖拉机前进速度对深松阻力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偏振电机的振动影响了前进速度对深松阻力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蚁狮幼虫的局部微振动挖掘入土特性,将土壤局部振动“液化”现象应用于深松铲减阻领域,利用偏振电机带动深松铲振动,以较小的能耗产生高频可控振动,使深松铲周围局部土壤发生“液化”,土壤抗剪切力急剧下降,达到既减阻又节能的效果。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非光滑表面结构参数与减阻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土壤振动减阻理论,提出了农业机械触土部件振动减阻设计方法,为农业机械触土部件的减阻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无人机具有运输、救援、空中巡检等功能,近年来在各工程领域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空中巡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无人机巡检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寻求多种方法提升无人机的空中巡检能力也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将红外热像仪搭载至无人机上形成红外成像巡检系统,将无人机巡检系统的监测能力扩充至红外波段,不受可见光、环境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可独立或者与可见光结合对目标进行单模态及多模态融合巡检,能够
学位
随着核能的发展,核电站的建设,核泄漏等安全事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乏燃料池和换料水池泄漏是典型的核电事故。而传统人工检修方式耗时耗力,所以研发一款用于水下检修的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研发一款搭载于框架式水下ROV的轻型多自由度焊接机械臂。首先分析了水下焊接工艺、搭载空间和作业空间,确定了机械臂的五自由度构型以及臂杆尺寸参数。采用泛塞封作为电机输出轴处的动密封,采
层状复合材料是一种仿生材料,它是受到自然界中贝壳珍珠层的微观组织的启发而得到的。因为此材料独特的裂纹扩展特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了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的目的是研制TiC-Ti/Ti层状复合材料,探索其烧结工艺以及结构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根据层状复合材料的材料选用原则,本文选用金属Ti作为基体层,即金属层。选用TiC-Ti复合材料作为材料的增强相,即陶瓷层。将其至于石墨模
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基于分层叠加制造原理,通过激光束逐层熔化金属粉末得到金属零件,具有成形结构不受限制、工艺周期短、成形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在SLM成形工艺、成形设备及成形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推动了SLM成形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以GH3625合金粉末为对象,研究了SLM成形GH3625合金的工艺参数、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探讨了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格局中,核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核能资源的特殊性,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成为了新一代堆芯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球床高温气冷堆(pebble-bed 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是采用球形燃料元件的高温气冷堆。规则排列球床模块堆是燃料球以规则方式堆积的一种先进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设计,与随机床相比换热性能更佳,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开展针对球床内流
来自星际的宇宙射线粒子到达地球,其在地球大气中的输运受到地球大气和地球磁场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宇宙射线粒子强度不同。地表附近宇宙射线中子强度对核材料中子多重性测量和土壤水分测量造成影响。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宇宙射线粒子在地球大气和磁场中的输运,研究宇宙射线中子注量率和能谱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地表附近宇宙射线中子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基于MAGNETOCOSMICS和PLANETOCOSMI
由于开式自然循环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排热能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非能动安全技术领域中。然而,在长期运行工况下,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易发生闪蒸流动不稳定现象,这将对系统的排热性能及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采用向上升段注气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驱动压头,增强排热能力,抑制流动不稳定的发生,从而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本文分别基于冷态和热态条件下对注气驱动的开式自然循环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
随着全球产业不断升级,农机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当前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的设计研发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造成设计周期长、效率低、设计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利用现有设计知识,融入实际产品实例的特点,建立基于知识的农机装备参数化设计系统,对提高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设计研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联合收获机是最重要的农业机械装备之一,脱粒、清选装置作为其核心作业装置,
丘陵山区坡度大、地形复杂,一般农用机械作业困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最薄弱的地区。而我国丘陵山区主要作物是种植果树,这就要求果园机器人复杂地面上作业时有较强的越障能力。轮式机器人和足式机器人行驶到果园土质松软的地方,易发生行走机构深陷泥土之中无法行动,遇到较宽的沟壑时无法快速平稳地穿越。传统的单节双履带式机器人面对较高的垄行时往往无法成功跨越,即使跨越成功也会对履带机构甚至传动系统造成损坏。论文结合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