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在急性低盐环境中行为,脏器的变化和不同淡化驯养方法下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存活,生长进行了探究,根据不同淡化驯养方法下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存活,摄食,生长以及肝脏中抗氧化酶和鳃中Na+/K+-ATP ase的变化规律,来了解其对不同淡化驯养模式的适应性,探求其最适淡化驯养方法,为深入开展多鳞四指马鲅的规模化养殖和淡化驯养方法提高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设置淡水实验组和盐度为3、7、14、21、28的实验组,进行4d的存活率、行为和脏器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淡水实验组,从实验开始1h后开始有幼鱼死亡,直到4h小时全部死亡,其余盐度组多鳞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100%。在低盐(盐度≤3)中,其产生摄食下降,游泳行为异常,甚至死亡等行为。在淡水组中还出现停止摄食和掉鳞。对死亡的幼鱼解剖观察,鱼鳃由鲜红色变成灰白色,肝脏由黄褐色变成了红褐色,肾脏出现充血现象。其他盐度组只在实验开始2h内出现短暂的不适现象,之后行为回复正常。采用逐步降盐、阶段降盐和盐度突变3种不同的淡化驯养方法进行淡化驯养,期间分为28d淡化和28d养殖阶段。结果表明,在28d的淡化阶段盐度突变法中除淡水组全部死亡外,其余盐度实验组幼鱼的存活率为100%;在逐步降盐和阶段降盐两个实验组中,其存活率分别为18.7%和5.55%;在28d的养殖阶段,逐步降盐和阶段降盐中的幼鱼,出现了停止摄食,并出现“大头鱼”个体,7d后全部死亡。在28d的淡化和28d的养殖后,在盐度突变法中,其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盐度的升高,特定生长率、生长效率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度14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率均高于其他实验组,盐度3实验组的幼鱼特定生长低于其他实验组;盐度3实验组食物转化率高于其他盐度实验组;摄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其他实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盐度14的盐度突变法淡化驯养多鳞四指马鲅幼鱼下的效果最好。采用3种不同的淡化驯养方法进行淡化驯养,在1、4、7、14、21、28d测定其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鳃中Na+/K+-ATP酶的活性和含量。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延长,在盐度突变法中,除盐度28外,其他实验组中幼鱼体内的MDA含量呈先升后降,SOD的活性呈先升后降;T-AOC活力呈现先降后升再降;NKA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在阶段降盐法中,MDA含量呈现出先降后降;SOD活性呈先降后升,T-AOC活性呈先降后降,NKA活性呈现出先降后升;在逐步降盐法中,MDA含量呈现上升,SOD活性呈先降再升,T-AOC的活性呈先降后升,NKA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