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新贸易理论作为最前沿的贸易理论之一,自其提出以来就一直被各国学者用不同的数据不断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上都支持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中国的学者用中国的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进行了检验,然而实证结果却和各国有很大的不同,用我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并不支持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可以说我国的情况恰恰和新新贸易理论意思相反,被称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自其提出,便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中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结论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已经成为国内国际贸易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中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分析架构,该理论从不同企业层面这一全新视角,探讨全球贸易中日益频繁的行业内贸易情况,试通过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别来解释行业内贸易的发生,该理论认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即为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之间不同的生产率为企业是采取出口还是内销或者是FDI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具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进行FDI,具有比较高的生产率的企业出口,具有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具有最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所淘汰。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沿用Melitz (2003)经典模型的逻辑思路,研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通过运用我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出口行业确实有“生产率悖论现象”,即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率不仅没内销企业高,反而低于内销企业的生产率。本文先是对我国对外贸易是否具有“生产率悖论现象”进行了探讨,用我国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其次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问题,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2011年的五十多万个数据分不同行业、区域、所有制形式对“生产率悖论现象”进行了验证;再次,为了更准确的研究我国出口和生产率的数量关系,本文接下来建立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的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在研究视角上,选取了当前国际贸易界最热门的话题进行研究,同时进行的实证研究分层次,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而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行业层面的数据;其次,在数据选取上,先前的研究多是在2007年之前,本文选用2011年的数据,更具时效性;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无论是检验的方法还是实证分析的思路,都力求全面准确详细,本文在实证分析环节,不断加入以往研究没有涉及到的新的变量,在控制新的变量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我国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分析结果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