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对攀西钛铁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铁矿作为生产钛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其综合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钛铁矿制取高品位富钛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制备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是开发的新方向。针对我国攀西钛精矿的矿物结构及组成特征,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在利用攀西钛铁矿精矿制备富钛料过程中,氧化还原及球磨的预处理方式对钛铁矿精矿中三种单矿物的结构及酸浸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球磨-碱浸”工艺制备出了纳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FeTiO3。采用“氧化还原-球磨”预处理技术,研究预处理对钛铁矿精矿中三种单矿物钛铁矿、钛辉石及斜长石的影响,考察矿物中钙、镁及铁主要杂质元素的盐酸浸出行为,并通过XRED、SEM、EDS等方法对处理前后各单矿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还原-球磨处理,钛铁矿的物相明显发生改变,铁迁移至表面,形成了富铁的新表面,新表面疏松、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量的微裂缝,Fe的浸出率显著提高;钛辉石的物相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表面变疏松,产生了裂缝与孔洞,Fe、Ca、Mg的浸出率得到提高;斜长石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矿物表面仍坚硬紧实,Ca的浸出率基本未变。氧化还原强化了钛铁矿和钛辉石的球磨过程,进一步提高了钙镁铁杂质离子的浸出率,而对斜长石的浸出未产生明显的强化效果。对不同预处理钛铁矿精矿的盐酸浸出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8℃~108℃的温度范围内,未处理钛铁矿精矿、球磨钛铁矿精矿和氧化还原-球磨钛铁矿精矿的盐酸浸出过程遵循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未处理的钛铁矿精矿的表观活化能为57.92kJ/mol;经过球磨活化2h处理后,钛铁矿精矿的浸出过程表现为活化层和未活化层的浸出,随着活化层活性的逐渐降低,表观活化能由16.53kJ/mol增大至19.76kJ/mol,浸出2h时仍未达到未活化层;经过氧化还原-球磨2h处理后,钛铁矿精矿的浸出反应处于活化芯层内反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至8.71kJ/mol。采用“球磨-碱浸”工艺制备了FeTiO3纳米颗粒,考察了球磨方式、球磨时间、碱浸蚀等对产物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对电极材料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等检测手段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极材料FeTiO3主要表现出法拉第电容特征,在KOH溶液浓度为1mol/L、电流密度为0.1A/g时,比电容达到176.3F/g。
其他文献
在英国生活,似乎每周家里都会接到不少信件。  下午,接5岁的小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一路蹦蹦跳跳,摇头晃脑。多数时候,他都情绪高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自言自语,嘴里讲着他认为有意思的英文故事,唱着我并不太懂的英文歌曲。  这是一个几十岁移民英国的华人所处的尴尬。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国内。而他们从小适应的,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所以,五岁了,中文能说,但不认字,更不用说写。平时,嘴里永远是英文和中
期刊
氮芥类药物属于生物烷化剂,是临床使用的重要抗肿瘤药物之一。但是,大多数药物选择性差,除肿瘤细胞外,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也很大。为了降低氮芥类烷化剂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
介孔硅材料具有有序的孔道、可调的孔径、可控的形貌结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有效的催化剂载体;特别是构建具有亲水性的这类介孔硅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具有亲水性的硅材料作为催化剂不仅能提高在水介质反应体系的分散度、提高反应速度,而且能够重复使用。本论文第一部分通过点击化学的策略,将手性有机小分子方酰胺类催化剂负载在亲水性的介孔硅材料,制备了手性方酰胺负载型催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水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背景信号低、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易于操作等优点,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免疫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一些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化学反应活性和尺寸效应等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本研究将多壁碳纳米管-金MWCNTs-Au、MnO_2/Ag@BSA、A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对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适当的信号转换器所组成的体系。新型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方便检测、稳定性好、较低成本、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在线监测,在电催化、环境保护、临床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