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商业银行股份改革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国家股“一股独大”走向了股份制的道路,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国银行业正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股权形式——“境外投资者持有股”,股权结构的变化必然带动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商业银行效率的变化。新金融时代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效率方面的研究成为经济研究领域一个炙热的话题。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股权结构这一视角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本文首先研究股权结构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了股权结构和效率的含义、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股权结构在2004年股份制改革以后呈现出的发展的态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规模较大、数量较多、业务涉及范围较广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采用随机前沿法(SFA)进行效率的运算,运用成本和效率法来测度中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对中国27家商业银行2004年-2009年6年期间164个观测值进行分析,计算其成本效率、利润效率,并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明显低于成本效率;成本效率的平均值和利润效率的平均值近几年来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不仅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银行规模、市场集中度、经济环境、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依据模型不同,各变量之间关系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