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诞生时间早于股票市场,自其诞生日开始就受到企业、投资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资本市场。对于债券来说,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债券融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对企业来说,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债券资本成本,研究影响债券收益率的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意义。一般情况下,将企业收益率与无风险国债的收益率的差值定义为债券的信用利差。在国内,研究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的文章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的研究着重于理论研究,只有少部分实证研究针对信用利差影响因素,这些文献侧重于或者宏观经济变量或者企业微观财务变量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的中观影响因素,即投资者与发债企业共同存在的中间信息环境——信息不对称因素,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首先选择债券市场上从2008.1.1—2012.12.31日交易的730只债券,根据债券种类和交易情况,选取130只债券作为样本债券。根据每日的交易数据以及与其剩余到期时间最为接近的国债收益率求得债券的每个交易日的信用利差,根据每个季度每天的信用利差数据得到该只债券的季度平均信用利差。本文使用每日债券的分时交易数据得到债券每日的逆向选择成本,将该逆向选择成本作为该日债券在市场上体现出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根据每日信息不对称水平得到季度平均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本文控制变量的选择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对信用利差能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企业的微观因素。本文的实证部分包括对加入信用利差的企业债券影响因素的模型的探索,包括了单因素的回归模型以及删除与债券信息不对称水平相关关系较为显著的变量后的企业债信息不对称影响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债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对信用利差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将来研究方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