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分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和“个体理性假说”的基础,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然而,纵观经济史实,我们发现,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往往会导致公司的市场定价系统性偏离其内在价值,从而对实体企业投资活动造成冲击,这是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基于此种现象,学者们从行为公司金融角度出发,把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了资本市场异常现象。  情绪感染理论认为个体的思想、行为和情绪会影响其他个体的思想、行为和情绪。作为两大经济行为主体,投资者和管理者紧密联系,前者的情绪势必会对后者行为产生作用。在证券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下,企业管理者行为表现各异,从而所体现的抵御风险能力和投资决策反应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在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作用过程中,探讨管理者非理性对作用机制的干扰开始成为了学术界和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考虑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有限理性共存这一事实,更深入探究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共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把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行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究投资者情绪如何“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间接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基于此,本文建立区别于“权益融资渠道”和“理性迎合渠道”两种渠道之外的新研究路径,即“情绪感染渠道”。接着,本文为了从“量”的角度说明“情绪感染渠道”的“份量”,通过敏感度测量方法,衡量了“情绪感染渠道”下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的程度。最后,结合我国特殊的公司特性—内部人控制现象,深入探究企业两职分离是如何调节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使其在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影响机制中扮演积极角色。  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基础,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认为管理者是非理性,投资者情绪可以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从而间接影响企业投资。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整个影响机制中扮演了中间媒介,也表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路径除了“权益融资渠道”与“理性迎合渠道”,存在第三种影响路径—“情绪感染渠道”。(2)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能够使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的敏感性增强。(3)考虑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或CEO)两职位分离可以有效约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行为,并对“情绪感染渠道”能够起到有效调节。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讨论如何塑造一个体验型品牌。由于体验经济的出现,迫使了企业改变其品牌战略,传统的品牌类型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层级。因此我们以体验经济作为背景,研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后的血压控制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择本社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51
目的 探析在血透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各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