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学校实施课程、组织教学、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对各学段学生体育学习后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分析归纳法,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研究廊坊市城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目标达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运动参与领域,无论是教师指导还是学生获得,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目标的达成较高,而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达成效果较差。换而言之,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三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的要求未能很好完成。2、运动技能领域,教师虽然在教授运动技能和方法目标的达成最高,但学生掌握情况却不理想,相对而言学生在增强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达成情况较好。3、身体健康领域,教师教学目标的总体达成在所有领域中最低,其得分不及学生,主要在于教师对教授学生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的目标达成上多有不足。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学生在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和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两方面完成较好,教师在教导学生全面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达成理想。5、总体来说,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开展体育教学的达成情况优于学生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但二者相差不多,总体达成基本处于及格状态。其中教师、学生达成度较高的是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达成度相对较低的是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基于目前廊坊市城区小学(水平三)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提高该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1、理清和认识《课程标准》四领域之间横向关系,从根本途径上提高课程目标达成:课程标准四领域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某一领域达成度的提高必然影响其它领域,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提高参与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是提高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的关键。2、处理好各阶段课程目标的纵向关系,循序渐进的提高课程目标达成:课程目标是一种递进性的目标体系,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有首先达到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学习目标,才能顺利地达到水平三的目标要求,同样只有高标准的完成小学阶段目标,才能为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强体育知识性目标的达成,进而促进各领域目标达成度:运动技能领域与身体健康领域含有诸多理论知识性的学习目标。如运动技能领域的初步掌握运动损伤与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身体健康领域的了解人体运动系统与卫生防病的知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是各领域目标达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薄弱环节,故将体育理论知识有效地贯穿于教学中,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