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新型金属元素分析仪器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建立电流损伤中皮肤金属化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对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检测的影响。方法:(1)使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电流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自制电击装置分别用黄铜、紫铜、铝或铁作为金属电极来电击实验动物一侧后肢。提取电击部位皮肤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进行金属元素分析检测。对侧肢体皮肤作为对照样本。(2)动物模型建立及实验动物分组同实验一。提取电击肢体皮肤,干燥后,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μ-probe X-ray Micro fluorescence System, μ-XRF)进行金属元素检测。(3)动物模型建立同实验一,采用黄铜或铁电击动物皮肤。提取电击肢体皮肤,置于10%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和6个月后,分别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金属元素检测。结果:(1)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检测电击皮肤。与正常对照皮肤比较,黄铜作为电极时,皮肤中铬、铁、镍、铜、锌及铅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紫铜作为电极时,皮肤中铬、铜及铅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铝合金作为电极时,皮肤中铝、铬、锰、钻、镍、铜及铅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铁作为电极时,皮肤中铬、锰、铁及镍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2)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触电皮肤,黄铜,紫铜,铝合金或铁作为电极,电击后皮肤中可分别检测出铜、锌元素;铜元素;铝元素及铁元素。(3)甲醛固定1周、6个月后电流损伤的皮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在铜作为电极的电击皮肤中,铬、铜、锌及铅的含量固定前后无明显差别;铁作为电极的电击皮肤中,铁、铬、镍元素含量与对照组及固定前无明显差别。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发现,黄铜作为电极的电击皮肤,固定后仍可检测出铜、锌元素;铁作为电极的电击皮肤,固定后仍可检测出铁元素。结论:实验证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法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中皮肤金属化的可靠方法;电击皮肤经甲醛固定后仍可进行皮肤金属化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