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R/InSAR的地下煤炭采空区特征反演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现今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表沉降会对煤矿生态环境造成长时间难以修复的破坏,严重情况下还会损害矿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煤炭的私挖滥采、违法盗采、越界越层开采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大量煤炭资源,而且极易引发地表坍塌、裂缝等地质灾害,而现有监管方法多采用群众举报、现场巡查、地质勘探等方式,难以满足时效性,不适于大范围无靶区地下采空区探测,为政府、企业监管带来了困难。因此,为有效监控地下煤炭开采,并提取地表动态形变信息,预防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的准确获取至关重要。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具有重访周期短,穿透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地表形变信息提取等领域。然而,目前利用In SAR获取地表形变反演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煤矿地表形变量级较大、地表植被覆盖较多,导致SAR影像对的失相干,给反演过程引入了误差。同时,由于煤矿地质采矿条件存在差异性,也为地下采空区的反演带来了困难。为此,针对上述不足,本文选取具有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的大柳塔煤矿和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以SAR/In SAR地表形变为约束,深入研究了利用群智能优化算法、深度卷积网络理论反演地下采空区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发展了一种融合SAR偏移跟踪算法(Offset-Tracking,OT)和概率积分法(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PIM)的大梯度地表形变区域的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反演方法。通过PIM建立地下采空区和地表沉降的关联模型,将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视作未知参数,使用基于反向学习的混沌蝙蝠算法(Opposititionbased Learning Chaotic Bat Algorithm,OLCBA)将SAR/In SAR方法获取的地表真实沉降与建立的关联模型结合,反算出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模拟实验表明,反演得到的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与真实值误差较小,最大相对误差和中误差分别为3.70%和6.24m,此时绝对误差为0.37m。将该方法应用于反演大柳塔煤矿52304工作面特征信息,反演出的8个参数中最大相对误差为81.50%,最大绝对误差为34.56m。(2)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 SAR(DS-In SAR)的深部采空区特征参数及PIM参数反演方法。针对深部开采煤矿地表形变量相对较小,且煤矿地表植被覆盖较多,造成影像失相干,同时反演模型中的PIM参数需要实测反演或经验确定等问题,本文在获取DS-In SAR时序形变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空区参数和PIM主要参数的反演方法。模拟实验表明,反演得到的地下采空区参数与真实值误差较小,最大相对误差为6.28%,最大绝对误差出为7.50m。将该方法应用到张双楼煤矿93604工作面及其PIM参数反演中,获取的采空区参数中最大相对误差为14.79%,最大绝对误差为42.67m,PIM参数相对误差不超过34%,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反演方法。为利用SAR/In 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直接反演采空区特征参数,本文首先采用已知的采空区特征参数结合PIM生成开采沉陷形变场,并转换为图数据以构建训练数据集;然后设计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PIM构建训练和测试数据集训练模型参数;最后将In SAR获取的地表形变带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直接反演得到地下采空区特征参数。本文以张双楼煤矿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训练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快速且高精度得到真实采空区参数,最大相对误差为33.17%,最大绝对误差为38.50m。该论文有图38个,表13个,参考文献91篇。
其他文献
学习任务的创设是课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学习任务的设计应遵循情境性、系统性、一致性的原则,强调以单元大观念为统领,围绕基本问题一体设计前置任务、研学任务、展演任务等学习任务群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提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旅游业蓬勃发展,雕塑公园也成为旅游者眼中的热门景点。通过对武汉大禹神话园雕塑解说牌的实例讲解来探讨其翻译特点,具体是结合艺术类文献的文体特征,贯彻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以促进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
<正>洞察和借鉴各国ESG投资的政策法规先进经验及成果,无疑对促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因子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的ESG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ESG投资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中国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期刊
劳工群体在20世纪20、30年代初登银幕时,看似被整合在阶级斗争与革命反抗的表述中,实际上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规约,电影对其表述十分混杂、模糊。“五四”前后滥觞的“劳工神圣”口号引发了社会的探讨,知识分子以此开始对劳工群体及其现实问题主动关注与思考,并反映于电影创作。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固有的阶级斗争意识来阐释早期电影中劳工以及产业工人角色的可能。在“十七年”劳工或工人角色序列
“故乡”是中国电影的重要表现对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故乡”在不断涌现。在电影的“新故乡”里,客观环境从封闭的美好转向了瞬息的美好,情感环境从温馨的圆满转向了残缺的圆满,文化环境从人际的交往转向了公共的交往,精神环境从想象的净土转向了流动的净土。“新故乡”关注的是个体存在的困境,这种困境有可能在城乡一体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中得到缓解。
<正>编写《北京城乡规划科普知识》读本赵知敬:在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时,为了普及规划知识,我们编过一本城乡规划科普读本(图1),探索怎么向社会宣传城市规划。直到现在,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还没有一个宣传处或宣传中心。最近的机构设置方案中,在研究室设了一个宣传部门,这是不够的,要有专门的宣传部门。规划是要实践的,要靠社会,听取社会意见,必须把规划宣传给老百姓。
期刊
<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正因如此,中国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和成功实现零排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国的环境有别于西方国家,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可持续金融和尽责管理工具,才能将ESG更广泛地纳入其资本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