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早期文学思想初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以早期梁实秋发表在《清华周刊》、《晨报副刊》、《创造周报》、《大江季刊》等杂志和报刊上的文章作为研究梁氏的史料,同时借鉴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线索研究他20世纪早期文学思想。基于此,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清华八年时梁实秋的文学思想。清华时期,梁实秋认识了闻一多并在闻的影响下与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交往。除在《清华周刊》和《晨报副刊》上发表文章而外,梁实秋还跟挚友闻一多一样将自己的诗、小说等交由创造社发表;梁实秋留美前,曾到上海拜访过创造社诸君,也应创造社成员的邀请写作小说《苦雨凄风》;留美后,梁实秋将自己的作品邮寄回国交由创造社发表。清华时期,梁实秋频频在文坛上亮相,他创作的作品体裁丰富,他的文学批评更是受到了文坛关注。同时,在文学思想上,梁实秋同闻一多都追求诗歌要注重情感和想象力,他的文学思想受到创造社成员的影响,文学思想中不乏“浪漫”的成分。但梁氏提倡“文学是少数人的”观念又与创造社诸君不同,这也体现了梁氏早期文学思想的复杂性。第二,柯泉及大江时期的文学思想。1923年8月,清华学校1923级学生梁实秋、顾一樵、吴景超等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从此开始了他们的留美生活。到美国后,梁实秋先到科罗拉多大学学习,1924年转入哈佛大学。1924年暑假,梁实秋与闻一多、罗隆基、吴景超、顾一樵等清华学子一起在芝加哥组织了“大江会”,出版《大江季刊》,倡导“国家主义”,欲用“国家主义”的理念振兴中华。柯泉和大江时期,梁实秋在美国感受到了白种人对黄种人的种族歧视,为了中华的振兴,他与众多清华留学生们一起组织了大江会,倡导国家主义,并担任《大江季刊》的编辑,同时,在留美的生活中,他也感到孤寂和无奈,因此,此时期,梁实秋创作的小说和翻译的作品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在文风上,他也持续着清华时的感伤。第三,哈佛时期的文学思想。1924年,梁实秋到哈佛大学学习。在哈佛,他遇到了白璧德,跟从白璧德学习法国文学。在师从白璧德这位擅长文学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大师后,梁实秋迅速地接受了白璧德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并在其以后的文学生涯中自觉运用白璧德的文学思想进行文学批评。此时期,梁实秋的文学观已经发生转变,他写作了《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梁实秋的这篇文章已经开始出现了其导师白璧德在文章中所惯用的词语,他开始自觉运用古典主义的理论批评王尔德的文学观并开始在文章中提出了文学要表现人性的观点,同时,他还写作了《中国现代文学之浪漫的趋势》,而这篇文章是最能证明此时的他已经接受了白璧德的文学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他像白璧德一样对卢梭大加讨伐并开始对自我进行清算,对中国五四新文学进行批判。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数字下变频器AD6620芯片的主要结构,阐明了频谱多普勒成像中的正交解调部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讨论了用AD6620实现这一功能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基于这种方法的正
於梨华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以及怀有浓厚爱国情怀的旅美华人,文化生存空间的置换给她的身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她的笔下,留学生们也大都经历和体验着这种因文化冲突带
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知青文学中的“回家”主题,这一重要的文学主题,在知青文学的研究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本论文就是在此意义上选题,试图填充这一研究空白,阐明这一重要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铁凝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她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三十年,对女性世界的描述在她的文学生命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并取得极大成就。她试图采用“第三性”视角,
关于赌博机司法认定中存在两种争议观点,实质标准认为赌博机是用于赌博活动的电子游戏机,形式标准认为赌博机是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基于不同的观点,对于用于赌博活动的
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知青小说”作了界定:作者曾经是知识青年;作品主要描写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或者把知识青年生活作为构思的主要框架;时间为1978年到1989年,主要讨论新时期知
作为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虹影的写作迥然异于同时期出生的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她的写作暗示了女性写作的一种发展方向:把女性放置在广阔的现实场景中,把公共空间、历史和
相关族群对于侬智高形象的建构,主要凭借文学叙事(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的形式得以流传。作为历史人物,侬智高的是非功过已然成为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一极具争议性和深远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而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结构的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BIM技术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