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发展、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危机应对史,中国自古就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公共危机管理作为自身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职能,以确保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在我国,与汉族地区相比民族区域危机的频发度、危害性、严重性、广泛性及成因都有其特殊的内在特点。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范围内各类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上升状态下的种种阵痛。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巩固社会发展成就、有效化解各类危机将成为政府最重要的社会职责。当前我国学界对于危机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危机研究更为匮乏。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现实需求推动了公共危机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7.5”事件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当前有关民族区域特殊性危机治理策略的研究已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而频发的各类危机事件给本来就受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薄弱等客观制约而落后于东部地区发展平均水平的民族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雪上加霜。此类事件已经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并由此对国家整体发展和民族和谐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基于对我国民族区域危机表现形态特征、危机特殊性与产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7.5”事件中政府应对策略分析评价,结合自身职责,赴疆维稳过程中,深入调研,实地了解民族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策略的基本思路。新的民族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策略需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与协调职能,改变以往危机处置工作仅靠政府管理的陈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