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共处理中油煤浆黏温特性及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d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榆林长焰煤与委内瑞拉300号燃料油为原料,首先研究了油煤浆常压低温条件下的黏温特性和稳定性,然后探讨了煤的溶胀和高温热溶对油煤浆黏度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油煤浆黏度变化的原因。最后采用预担载在煤上的方法制备催化剂,考察不同催化剂对煤-油共处理反应加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压低温下,油煤浆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煤质量分数和煤颗粒粒度的增大而增加。油煤浆的稳定性随着煤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强,随着煤颗粒的减小而增强。合适的粗细煤颗粒比可以实现相同质量分数下油煤浆较小的黏度和最好的稳定性。这一比例与两种颗粒的直径比有关,煤质量分数为40%时,粗细颗粒质量比为60:40~50:50时油煤浆黏度最小,同时稳定性也最好。油煤浆的黏度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溶胀达到平衡黏度不再增大。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只有适当质量分数(25%)的油煤浆黏度增大速率较快,细颗粒比粗颗粒制备的油煤浆黏度增大速率较快,油煤浆的黏度随着溶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热溶处理后随着热溶温度的升高,油煤浆的黏度值均先增加后降低,热溶温度为300℃附近时黏度最大,300℃热溶处理后,测黏温度为30℃时,煤质量分数为25%的油煤浆黏度达到6120mPa·s,远大于未处理的油煤浆黏度2420m Pa·s。且抽提残渣的红外谱图中相应的各官能团特征峰最弱,高黏性中间产物的溶出是导致热溶后油煤浆黏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煤-油共处理实验表明,与无催化剂条件相比,加入催化剂后都明显提高了煤液化性能。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得出,改进后的非硫化Fe2+催化剂催化效果有所改善。无论是Fe2+,还是Fe3+,硫化型催化剂催化效果均优于非硫化催化剂,硫化Fe2+的催化效果优于硫化Fe3+,无论是硫化型,还是非硫化型,Ni2+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于Fe2+催化剂,且非硫化型催化剂催化效果提高幅度较大。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石油行业的进步,我国钻井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钻井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带来巨大
软土地基上的基桩,由于桩周土的向下运动,土与桩的摩擦增加了桩的下拉荷载,这就是桩侧的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的存在增大了桩基的变形甚至导致破坏。对此,以瓯飞堤穿越深厚软土
禁忌在中德两国社会中都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比较中德两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禁忌行为的异同,以期有助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能解决避忌的问题。
<正>自由定义词库 对于一些属于自己的“专有名词”,大多在输入 法词库中没有收录,这样输入起来会比较麻烦,其实 在2004版中可以自己定义“专有名词”的编码。 首先在记事本
期刊
服装在戏剧与影视学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服装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服装寿命和保障着戏剧与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正常运转。如何减少服装的损耗,如何加大服装的利用率,如
期刊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吲哚美辛对K562细胞克隆形
引子:7月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由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儿童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下文简称:标准)。该标准结合眼镜行业儿童验光配镜现状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原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方法来计算软土固结系数的主要过程。以大连湾跨海工程为研究实例,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其结果为:实测数据远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水利工程可以使我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良好的防渗技术,不仅能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