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生物资源和化石燃料资源,尤其部分地区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关注生态消耗与资源供给,科学测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情况,并据此提出推进协调发展的对策便非常关键。论文选取河北省11个地市2007年到2016年的生物资源、化石燃料资源和社会经济层面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两个资源账户在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上的使用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测算河北省11个地市的生态足迹,用定量数据展现各个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亏的变化趋势。其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将河北省十一个地市的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用人均总生态足迹反应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情况,研究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河北省整体生态足迹处于上升阶段,但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经济增长与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存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耕地、林地、水域、化石燃料用地、建设用地这类生态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草地生态足迹对于经济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论文最后结合实证结果与河北省各城市的资源现状提出了提升素质打通人才交流通道,使人口增长与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发挥好农业生产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调区域内联动发展,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协同治理,实现资源相互配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