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功能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目前CD4+CD25+T细胞是研究的热点。CD4+CD25+T细胞主要来源于胸腺细胞,是CD4+T细胞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约占CD4+T细的10%,主要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免疫炎性反应组织中,能快速有效的聚集到该组织生成活化细胞抑制因炎症而导致的自身反应性CD4+CD25-T细胞和CD8+T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CD4+CD25+Tregs细胞已经被人类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从两个方面治疗疾病:第一,通过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排斥。第二,通过减少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来治疗肿瘤免疫和特异性疫苗的接种。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主要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研究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转录调节患者体内染色体的结构,从而诱导抑制基因的表达率,通过Foxp3依赖机制促进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方向分化,发挥着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也有报道地塞米松可以提高免疫组CD4+CD25+Tregs细胞的百分率,这是由于CD4+CD25+Tregs细胞能够更多的表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到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或功能,近而影响免疫耐受的获得。 目前关于CD4+CD25+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对其数量的影响的报道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检测初发期与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1.选取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1)SLE初发组24例(2)SLE缓解组24例。 2.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初发组与缓解组的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用欧蒙斑点法检测其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其结果抗核抗体(ANA)。同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新发皮疹、关节炎、脱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血沉、补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胸部CT)、病情活动积分等。 3.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SLE初发组患者CD4+CD25+T细胞百分率高于SLE缓解组患者。 2.SLE初发组患者有肾脏损害与无肾脏损害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 3.SLE初发组患者SLEDAI评分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 4.SLE缓解组患者环磷酰胺的累积量与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1.初发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T细胞百分率高于缓解期患者,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 2.初发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肾损害患者与无肾损害患者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差异。 3.初发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 5.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环磷酰胺累积量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