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不明。病理学研究表明,BPH主要是指前列腺移行带的增生,而外周带和中央带很少发生增生。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只有移行带出现增生。 在解剖定位上,移行带和外周带分别相对应导管系统近远端。在导管不同部位,基质和上皮细胞存在异质性。通常,导管近端多见平滑肌细胞,旁分泌生长抑制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而在远端区,周围问质围绕大量成纤维细胞,旁分泌生长刺激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K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等。通过产生这些特有生长因子,基质细胞影响上皮细胞的生物行为,即近端上皮凋亡,而远端增生。此即为经典的间质-上皮旁分泌作用。 雄激素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作用需通过基质细胞介导,这有赖于临近的基质细胞成分。在远端区,雄激素可刺激上皮细胞增殖,而在近端区,雄激素又可通过TGF-β1诱导上皮凋亡。因此人们推论,雄激素可能并不是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必要刺激因素,但也不是必要的抑制因素。这可以理解BPH为何会发生在老年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时。在前列腺阶段性生长中,基质细胞是关键,其细胞表型可因内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受此影响,雄激素的作用以及上皮细胞的生物行为也将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可能是BPH或Pca潜在的病因学基础。 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注意到,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以及BPH组织中,DHT(双氢睾酮)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国外也有类似报道),但移行带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含量显著升高,这提示在区带结构问尽管雄激素的刺激水平相同,但生长刺激和抑制因子的分布却出现了失衡,我们推测,可能是基质细胞发生了某些变化,导致EGFR在移行带表达增高,并有助于该带加速生长。关于基质细胞的表型特征,目前知之不多。一旦其变异,可能即是BPH发病的始动环节,并是关键因素。受此启发,我们对基质细胞在区带结构间的表型特征进行了观察(形态特征、功能状态和区域性分布有无改变),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同时系统地研究这些改变会对生长因子区域性分布、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产生哪些影响,以期对BPH仅发生在移行带做出较合理解释。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移行带和外周带的基因学差异,以期找出特异性表达于移行带或外周带的新基因,这将在BPH或Pca的病因学上有新的认识,并为其靶向分子治疗打下基础。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特色和新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