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报道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信息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除了语言资源之外,其它相关资源如图像、声音、颜色、排版等在对意义的全面构建和解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模态性是自然话语的一个特征,并日益成为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一些学者受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启发,努力把语言的社会符号特性拓展到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的交际手段上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以Kress和vanLeeuwe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借鉴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创建了对图像意义和功能进行分析的理论模式。  以往的新闻语篇分析,通常把语言本身或者语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语言信息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视觉符号在意义构建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及效果。本文选取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上的八篇新闻报道作为分析语料,首先根据Kress和van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探讨图片意义是如何通过视觉信息元素(VMEs)实现的;再根据Royce提出的图文关系理论将其与相应的文字信息相映照,分析两者在意义和功能构建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和互动模式。  通过对所选语料的观察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多模态新闻报道中图片和文字主要通过同义模式、近义模式、上下义模式及部分-整体模式等符际意义复现的方式互动;图文间通过符际意义增强和符际意义详述的方式相互作用。  本研究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在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为新闻报道中的符际意义的构建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图片和文字中包含的潜在信息,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多模态新闻语篇的整体意义。
其他文献
人和动物,在大自然中相互制约又相互维系地共生着。动物促进了人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动物和人类的交往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长。从考古发现的穴居人的艺术
展望新的一年,2006年电子产业的主要热点应用将是那些包括高性能多媒体功能的各种应用,这些可能是基于消费类电子的应用领域,如多媒体手机和便携式煤体播放器(Potable Media Players,PMP)也可能是基于计算领域的应用(computation-based applications)。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中Ill散文在秦朝时期产生,在魏晋时期得到发展,在清明两朝代形成文学作品,到了现代更是发展为叙事、议论和抒情等各种类型。散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认知隐喻研究的飞速发展,隐喻已经在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
随着“三重服务(Triple-play)”互联部署的发展,网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在随之增长。为了更好有利地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满足最终端用户的需求,服务提供商正致力于集中关注新服务的部署,并要求他们的供应链能开发出新技术来促进发展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我相信在未来几年里,技术市场和相关应用的主要发展将日益受到转向数字和媒体内容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