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历程 精神的成长高尔基《母亲》与姜敬爱《盐》中“母亲”形象比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作家高尔基创作的《母亲》中的女主人公尼洛夫娜和朝鲜作家姜敬爱所创作的《盐》中的女主人公凤艳妈分别代表了社会最底层人民形象。她们都以“母亲”的身份描绘出在民族、阶级、父权压制下的生活。20世纪初,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国家都处于动荡不堪的时期,贵族地主和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底层人民,民不聊生,每天都会有人死亡,而非自然死亡,统治阶级就像吸血机器一样压榨底层人民直到最后一滴血。然而愚昧的人们看不清,更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正在被别人主宰,更没有去想过改变自己的的生活状态。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笔杆子去点醒沉睡中的人们,唤起她们的精神,使之过上一个人该过的生活。高尔基与姜敬爱就是把耳濡目染的生活亲历体验真实地移植在自己的小说中,通过最普同也最卑弱的形象—母亲来诉说当时穷苦百姓生存的痛苦。  基于此,学术界一直有两部作品的个案分析,笔者至今未见把两部作品拿来做平行研究,所以,本文着重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方法来剖析文本中母亲形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继而解答当时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压迫下该如何救赎自己,即如何寻找自我解放的问题。  本文从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找出原因,如成长环境,社会大背景,性格等方面着手解析。本论文共分三个章节叙述:第一章,主要讨论母亲性格形成元婴。原因分为在动荡不安的民族灾难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在阶级压迫下,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人们对女性的态度;性别歧视下两位丈夫对“母亲”的态度。通过这三点叙述尼洛夫娜与凤艳妈所经历的痛苦,压抑。第二章讨论在社会,宗教多重压迫下尼洛夫娜与凤艳妈的精神成长和反抗过程。如:尼洛夫娜是在儿子的影响和带动下,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而凤艳妈又是从一个无知的妇女如何成长为对共产主义有正确理解的妇女。第三章讨论用女性主义重新审视尼洛夫娜与凤艳妈的局限性以及对现代女性的启示。尼洛夫娜与凤艳妈不单单是两位母亲,通过她们的形象刻画,也折射出两位作者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在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后人或为之振臂一呼,或为之垂泪惋惜。他是当代文学史怎么绕也绕不过的一个人物,他就是胡风。作为鲁迅精神的传承者,胡风实践着作为知识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