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对嘉陵江下游江段的鲶类鱼寄生虫区系进行调查,解剖观察了12种鱼共259尾,检出各类寄生虫33种,包括鞭毛虫3科3属5种;纤毛虫5科5属6种;粘孢子虫4科4属7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对嘉陵江下游江段的鲶类鱼寄生虫区系进行调查,解剖观察了12种鱼共259尾,检出各类寄生虫33种,包括鞭毛虫3科3属5种;纤毛虫5科5属6种;粘孢子虫4科4属7种;单殖吸虫1科3属5种:复殖吸虫3科3属3种;绦虫1科1属1种;线虫1科1属1种;棘头虫2科2属2种;桡足类1科2属3种。并在光泽黄颡体内发现一粘孢子虫新种——马氏粘体虫(Myxosoma mai sp.nov.)。该新种寄生在光泽黄颡的肝脏、肾脏和生殖腺。孢子壳面观多为梨形,后部圆,向前逐渐变细,最宽处位于孢子后部近1/2处;有的孢子前部和后部略偏向一侧。孢子壳片光滑,厚度一致。缝面观呈纺锤形,缝脊直。孢子后端具有明显突出的膜状鞘,长度为孢子长的1/2以上,甚至与孢子等长,宽度比孢子最宽处略窄,后部形状多样,呈弧形、截形或略尖。在组织中的分散孢子皆具有明显的膜状鞘,而孢囊里的部分孢子不具有此结构或不明显。孢子具囊间突,大而明显,两极囊大小略有差异,梨形,前后排列,极丝清晰,盘绕5—6圈。 从鱼类寄主组成,寄生虫种类组成和感染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嘉陵江下游鲶类鱼寄生虫的区系特点,以及讨论了寄生虫对本地区渔业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主要集中在瓦氏黄颡、光泽黄颡、南方鲶、大鳍鳠,其中瓦氏黄颡是易感鱼种。从寄生虫感染的总体情况来看,以复殖吸虫、棘头虫和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高,这与鲶类鱼的栖息环境和食性以及寄生虫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与过去的调查相比较,除了鲶恒河绦虫的感染率(59.1%)和感染强度25(12-43)都显著较高以外,其他虫种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明显较低,一些以前报道过的虫种在这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宿主鱼资源的减少和江河水的污染可能是其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音乐教学主要局限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器乐的学习比较被动,同时由于音乐课程非主体课程,不被学校重视,导致学生尽管喜欢音乐课,但是课程教学却非常有效,往往会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因而,确定音乐课程的作用,保证音乐教学的效果一直是音乐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带动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阐述“带动唱”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带动唱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必须有大量的阅读输入。英语简易读物的利用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阅读;简易读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19 英语教育者都明白“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关系: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没有输入就没有
活性氧调节基因Romo1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供氧因子,它位于线粒体上并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Ⅲ诱导线粒体ROS的产生。在生理条件下,Romo1维持细胞内ROS的稳态水平来保持机体
本研究的目的是克隆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用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抗血清,为进一步制备PLRV的ELISA检测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关联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代谢失常性疾病,具有难根治、并发症
酿酒酵母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来研究真核生物。酵母的基因与很多疾病的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结构,有助于对这些疾病加深了解,从而使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大型真菌中富含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的活性化合物,在一些担子菌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仅存在于子实体,也发现于它的菌丝体以及发酵液中,这一点给原料来源问题提供了思路。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flavidus)和大白桩菇菌(Leucopaxillus giganteus)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并且主要活性成分也比较清楚,给研究适宜的发酵条件提供了基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涵盖面很广,如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等都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课程标准深钻细研,
本文通过对附子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初步研究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为附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附子叶斑病为研究对象,水扬酸作为诱导剂,通过测定附子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