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探讨作为调节机制的初中生内疚情绪对其禁止性道德行为和指定性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中,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引发典型性内疚故事情景的状态,对照组为无任何有关内疚情绪的引发状态。引发完成后,考察被试的作弊行为,结果发现,受内疚情绪引发的实验组被试的作弊严重程度和作弊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引发的对照组被试;实验组内被试的作弊行为平均发生率与其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内被试在作弊严重程度上并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研究二采用同样方法引发被试的内疚情绪,考察被试的捐助行为。结果发现,含引发情景的实验组被试的假设性捐助金额呈边缘性显著,且平均捐款金额高于无引发的对照组被试,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内被试的假设性捐助金额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内疚情绪的引发,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指定性道德行为更好的发生,也对禁止性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符合以往的有关理论证明。但是在禁止性道德实验研究中有关的性别方面,出现了被试内疚程度过高导致了女生不理智的道德净化效应,同时体现了内疚的不可控性以及自身的消极因素。对此问题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建议来进行预防和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