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型并发展壮大,加之互联网终端与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第三方支付的规模迅速扩大,用户量大幅度上升。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第三方平台的业务范围开始从线上扩展到线下,从互联网金融范畴扩展到传统金融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金融的代表行业——银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第三方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开始出现交叉,竞争日益加剧,而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拥有的先天优势,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分析第三方支付对银行业产生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总量上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并且分别讨论了互联网金融三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的状态和水平,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汇总,得出对互联网金融现状全面准确的认识。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影响,从理论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第三方平台对银行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和客户资源的冲击,第三方凭借在自身定位、个性化服务、用户资源方面的优势,抢夺商业银行的存款和客户资源,分流银行的贷款和中间业务,使得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突然加剧。之后文章运用实证方法,选择了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与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之比、新克强指数、银行成本收入比、银行总资产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六个变量,量化研究了第三方平台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对上文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从实证结果来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盈利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与理论研究部分的结论一致。最后,结合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从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和推进自身发展创新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合理解决利益碰撞、信用评级信息和客户资源共享、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创新、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开发完善电子银行、创新营销模式和创新经营理念,从而,商业银行可以在借鉴第三方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实现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日渐恶化。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制造行业。节约能源、降低碳
身份认同是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主观意识, 身份认同中必然包含着客观社会结构信息.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主要考察了城市内部社会分层及其对农业转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充分利用大麦资源,提高其食品加工利用率,本文以大麦仁为原料,利用米根霉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作大麦仁发酵食品,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滴定法研究接种量、接种比例、
以经济发展的外在经济数量增长和内在产业结构优化的二维视角为切入点,利用1992—2011年的R&D强度、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数据,构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R&D强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丰富的生物科学史资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提出了
采用兔抗哺乳类血清,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锯缘青蟹视神经节中5-羟色胺、胰高血糖素、神经肽Y和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形态
2012年,荷兰签署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此之前,荷兰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备和讨论工作。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荷兰非遗保护工作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