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心脏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可以被根治,与此同时,术后恢复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在心脏直视术后要对患儿进行常规机械通气,因此如何在患儿重要脏器功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稳定的情况下,合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成为了术后恢复的重中之重。针对患儿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的研究,不仅对合理缩短通气时间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为了了解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主要与围手术期哪些因素有关,有必要对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肺部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出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主要因素。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婴幼儿期就可以得到治疗,而目前对于导致婴幼儿心脏术后长期机械通气的高危因素研究较少。总结3岁以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前肺部情况、术后并发症、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否使用超滤技术等因素数据,找出与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相关的危险因素,讨论各项危险因素对应治疗措施,提高术后恢复质量。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年龄小于3岁的4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统计出每组危险因素的术后通气时间,应用Logisti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这10项因素与术后同期时间的关系,找出哪些影响术后机械通气。结果:418例患者术后平均通气时间为1.5-264h(平均27.66),各个危险因素术后通气时间与Logistic分析结果如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后的通气时间为51.92±61.91h,P<0.05;年龄≤6月组术后通气时间为38.53±46.35h,P<0.05;体重≤5kg组术后通气时间为81.76±60.33h,P<0.05;体外循环时间>120min组术后通气时间为121.40±77.46h,P<0.05;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组术后通气时间为106.35±56.57h,P<0.05;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术后通气时间为51.26±49.63h,P<0.05;未使用超滤组术后通气时间为47.12±34.87h,P<0.05;术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组术后通气时间为72.36±50.21h,P<0.05;术后非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91.42±84.27h,P<0.05。结果显示疾病类型、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有肺部感染、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不使用超滤等均影响通气时间。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低年龄低体重、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有肺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可以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中应用超滤技术可以缩短术后通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