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路径改变对热轧Q235板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Q235钢为主要研究对象,材料的原始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应用MTS810疲劳试验机采用三种不同拉伸量(2﹪,5﹪,10﹪)和三种不同轴向塑性应变幅(0.6×10-3,1.5×10-3,2.5×10-3)对试样进行了拉伸--疲劳,疲劳—拉伸两种不同应变路径的加载,考虑到轧制引起的织构对后续加载的影响,与轧向成0°和45°两种角度截取试样。本文重点考察了拉伸—疲劳过程中应变路径改变对后续初始循环软化率和饱和应力的影响,研究了疲劳—拉伸过程中,应变路径改变对后续屈服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拉伸—疲劳载荷下的试样,均发生了循环软化现象。相同预拉伸量时,循环软化率随轴向塑性应变幅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塑性应变幅时,循环软化率与拉伸量成正比。从微观上来看,在预拉伸过程中形成的疏松的胞结构在接续循环加载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成完整的位错胞。位错密度随着预应变的增大而增加。宏观上即表现为大预拉伸量下塑性应变幅对循环软化影响较明显。 (2)疲劳—拉伸载荷下的试样其力学性能发生了改变。随着塑性应变幅的增大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增大,其原因是由于位错在加载过程中密度有所增大,另外位错在运动过程中在晶界处塞积引起了晶界强化。宏观上即表现为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所增大。 (3)无论在拉伸—疲劳还是在疲劳—拉伸试验过程中,ψ=45°时后续加载轴向应力略大于ψ=0°时的,这是由于预形变中形成的位错的潜在硬化作用只作用于新启动的滑移系上,本文讨论了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MDI)、聚氧化丙烯醚二醇(PPG2000)与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主要反应原料,依据医用检查手套基体材料所需低模量高伸长高回弹的性能要求,进行分
高炉热风煤气系统是高炉炼铁生产的三大主要系统之一,在线维修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率,降低了能源消耗,避免了升温降温带来的钢结构应力波动而损坏设备.马钢2座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