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课教学始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旋律,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世纪人才的培养。但由于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行为上形成了与高校体育地位不符的现状,高校体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惑,急需改革。教育部为适应这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2002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等要素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从而对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以分布在河北省33所本科高校中的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为调研对象,试图从整体的、系统的与发展的角度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旨在了解河北省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现状,对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因素进行分析,为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大都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把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实践课类型呈多元化趋势;教师对学生成绩评价由原来运动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转换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各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课修业年限和学时数的分配达不到新《纲要》的规定,随意性较大;大部分高校都能尽力实施“三自主教学”,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教学内容多样,但教学深度不够,体育健康理论知识传授较少。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学历偏低;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比例偏高;体育教师专项结构单一;教师待遇与非体育学科专业课教师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由于学校财力有限,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师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重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控制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