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LDVT的危险因素加以防治;通过不同时期的LDVT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对溶栓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为LDVT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五年来经治的401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病人分为急性期(≤3天)、亚急性期(3~14天)、慢性期(>14天)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各期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下肢周径变化、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1例LDVT患者中,存在明显危险因素的患者383例,占95.5%,其中以年龄≥40岁、手术、外伤、心血管疾病、妊娠居前五位。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在各组间,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158例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我院近五年LDVT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手术、外伤、心血管疾病、妊娠等,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LDVT的发生。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本组资料表明: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发生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