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限制对家蚕寿命和免疫的影响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限制是目前公认的具有改善衰老相关疾病和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该效应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均有验证,但是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免疫基因在饮食限制过程中是否受到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析饮食限制延长寿命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对其合理应用以及开发抗衰老相关药物有一定意义。
  家蚕是重要的模式动物,具有寡食性,世代周期短,繁殖力强,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是研究饮食限制良好的实验模型。现有的研究表明,与延长寿命相关的一些基因和信号通路在家蚕中都存在,这为利用家蚕模型从分子水平开展限食延长寿命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利用家蚕制作饮食限制模型,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解析其延长家蚕寿命的机制。同时,对家蚕进行病原微生物感染,来研究饮食限制能否增强免疫,并通过转录组鉴定受到饮食限制影响的免疫基因,阐明饮食限制对免疫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本研究通过严格控制家蚕食叶时间(食叶16h/天)的方式建立了家蚕饮食限制模型。该限食方式造成家蚕食叶量减少19%,幼虫寿命延长15%,整个生命周期延长10%。饮食限制使幼虫和蛹的重量发生显著下降,雌蛾产卵量和雄蛾精巢中的精子数显著降低,但造模过程中幼虫个体健康,无死亡现象。表明采用该方式制备的家蚕饮食限制模型可用于后续研究。
  2、饮食限制引起家蚕生理生化变化。使得家蚕幼虫体壁出现尿酸盐积累,进一步检测发现尿酸代谢中三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即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尿酸酶(uricase),尿囊酸酶(allantoicase)。另外,饮食限制影响了家蚕部分血淋巴生化指标。饮食限制引起家蚕血淋巴蛋白含量降低了44.8%。血淋巴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上调,但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无明显变化,表明饮食限制没有显著影响血淋巴的抗氧化能力。另外,饮食限制加快了家蚕血淋巴体外黑化速度,暗示了其与免疫可能存在关联。
  3、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均显示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在饮食限制延长寿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饮食限制组(DR-PBS)和正常饮食组(AL-PBS)家蚕幼虫脂肪体转录组分析,发现饮食限制引起240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91个基因表达上调,49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氨基酸和蛋白代谢,RNA代谢和转录,能量代谢,氮素代谢以及保幼激素信号通路。DR-PBS组和AL-PBS组家蚕脂肪体的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分析,发现31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11个蛋白点,其中在DR-PBS组中上调的有4个,AL-PBS组中上调的有7个,涉及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等途径。鉴定出的蛋白点中有7个蛋白与转录组数据相吻合,包括烯醇化酶(Enolase)、3种低分子量30kDa脂蛋白(Low molecular 30 kDa lipoprotein)、60S核糖体蛋白(60S ribosomal protein)、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热休克蛋白70kDa蛋白(Heat shock 70 kDa protein)。
  4、饮食限制在感染的早期具有一定缓解感染的作用。用四种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绿僵菌(真菌)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对家蚕幼虫进行侵染,发现饮食限制感染组家蚕幼虫出现死亡的时间点比相应的正常饮食感染组推迟12h。通过对饮食限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R-SA)家蚕幼虫的研究,发现该组在感染12h和24h时血淋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低于正常饮食的感染组(AL-SA),在感染36h时DR-SA中肠围食膜也较AL-SA完整,表明饮食限制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中肠的侵袭,在感染的早期DR-SA组家蚕的感染严重程度较轻。
  5、与正常饮食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AL-SA)相比,饮食限制组感染组(DR-SA)的相关免疫基因表达均下调。DR-SA和AL-SA组的家蚕幼虫脂肪体转录组研究,发现有117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差异,其中33个上调,84个下调。感染造成DR-SA组12种免疫相关基因(BmPGRP-S1,BmPGRP-S2,BmCTL10,BmCTL19,BmSPN2,BmSPN7,BmLys,BmCecD,BmEnbocin2,BmGloverin1,BmGloverin2和BmGloverin4)表达下调,这些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了同样的结论。本研究转录组取材时间点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24h,该时间点DR-SA组较低的血淋巴中细菌载量,较轻的感染程度,可能是导致DR-SA组免疫相关基因呈现下调的原因。
  6、饮食限制引起感染后不同的识别受体表达发生变化,该受体能够激活下游免疫通路。AL-SA组与AL-PBS组转录组分析发现,感染后免疫识别受体BmPGRP-S1和BmPGRP-S2表达显著上调。DR-SA组与DR-PBS组转录组分析发现,感染后免疫识别受体BmβGRP-2和BmSCRAC1表达显著上调。不同的识别受体可激活的不同免疫通路,提示饮食限制会引起免疫通路激活的类型或激活的程度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据调查由于我国长期的考试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学资源的匮乏,很多理工类大学生养成了不愿动嘴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落后,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英语水平;英语口语;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长期应试教育下,我国大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的听说,再加上很多大学缺乏专门的口语课、周课时偏少、班级规
期刊
轰轰烈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至1919年长达80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封建专制压迫,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为目的的革命。在这个阶段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太小,农民起义占据了革命的中心位置。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公开旗帜是反封建,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统治者,他们拒绝承认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但太平天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历来高校毕业生结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中经验,构建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写作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基地依托  一、高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一般文章,它需要把大学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集聚起来,运用所学观点和方法,
期刊
【摘 要】高校把聘请大学生导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聘请大学生导师,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好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班导师;工作考核机制;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一、高校班导师工作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在实行导师制的背景下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内涵出发,依据“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的立意,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并从创新方式方法、实践途径、工作机制等方面设计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成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
期刊
【摘 要】笔者从构建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开放式;语文课堂;小学生;策略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交往与互动、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传授与探究的场所。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怎样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
期刊
【摘 要】如今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欠缺,导致大学生能力构成不健全,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短板,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主要表征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知识领域的拓宽,创新潜能与思维的挖掘具
期刊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叶,药食同源。桑叶多糖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包括免疫刺激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以桑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桑叶多糖(MLP80%)的提取工艺、理化性质及抗辐射氧化胁迫作用。
  对超声波辅助和热水浸提2种提取工艺后桑叶残渣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变化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对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传质速率有积极作用。结合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多糖(MLP)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60℃,超声功率60W,提取时间
大米蛋白(rice protein,RP)与大豆蛋白(soy protein,SP)是2种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具有降血脂等防病保健功能.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大米蛋白与大豆蛋白体外抗氧化比较研究的现状,以动物性蛋白质---酪蛋白(casein,CAS)为对照,以大米蛋白和大豆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消化的实验模式(胃蛋白酶消化1-2h,胰蛋白酶消化1-6h),分析测定酪蛋白、大米蛋白、大豆蛋白的体外消化性能及其在不同消化阶段清除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氮氧自由基、过氧化氢)、螯合金属离子(Fe2+、Cu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主要通过静脉使用化疗药物-紫杉醇对其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紫杉醇自身溶解性差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生物利用率低、毒副作用大。近年来,具有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局部凝胶载药体系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天然植物多糖分子间因存在丰富的结合位点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制备天然水凝胶的优良材料。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红松松塔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研究以红松松塔多糖为材料构建凝胶载药体系,研究其凝胶特性并通过细胞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