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及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病理意义探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大部分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及其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动物模型。 方法: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实验组)18只,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每周2次,共3个月,诱导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B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离提取双侧大鼠内耳组织总DNA,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时检测未发生缺失突变的野生型线粒体DNA的存在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听阈。 结果: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的突变发生率A组为68.75%,B组为0%,并且证实该缺失突变为异质性突变。用药前后ABR听阈提高,A组为20.93±16.24dB,B组为3.13±3.10dB。经统计学检验,A组突变发生率和听阈提高程度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 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阿霉素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产生4834bp缺失突变,并可以提高大鼠ABR听阂约20dB,可以用作研究老年性耳聋或其它与该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的听觉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维生素E、辅酶Q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4834bp缺失突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维生素E、辅酶Q10对大鼠线粒体DNA4834缺失突变的保护性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予以阿霉素1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维生素E50mg/kg和辅酶Q10(能气朗)10mg/kg,灌胃,每天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在给予阿霉素的同时予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C组)全部以生理盐水替代。提取内耳组织总DNA,利用PCR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中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A组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23.08%(3/13),B组为68.75%(11/16),C组为0%(0/8),经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A组和B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A组血清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B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校正t检验,单侧检验,t=6.474>t0.01(14,12)=2.99,P<0.01);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t检验,双侧检验,t=1.920<t0.05(12,7)=2.20,P>0.05)。 结论:维生素E和辅酶Q10具有增加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内耳组织线粒体DNA,降低线粒体DNA4834BPbp缺失突变发生率的作用。 第三部分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在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差异表现及其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动物模型中,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该缺失突变的不同发生情况及可能机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阿霉素1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3个月;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的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8.75%(11/16),75%(12/16)和100%(16/16),经统计学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内耳组织和肾脏组织间突变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差(p=0.5>0.05);内耳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2<0.05)。对照组大鼠的3种组织均未检测到该缺失突变。 结论:阿霉素可以诱发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并且在大鼠内耳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显著不同,该突变存在组织特异性。 第二大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的表现特性及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 第一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发生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是机体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之一,已证实其存在于多种实体性肿瘤中,该突变和喉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喉癌组织分化水平间的相关性。 方法:取喉癌组织3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提取肿瘤组织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进行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35例标本中有20例(57.14%)检测到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其中发生于高分化喉鳞癌7例中有5例,中分化喉鳞癌24例中有15例,4例低分化喉鳞癌未检测到该缺失突变。经统计学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突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5<0.05),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5<0.05),高分化和中分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6>0.05)。 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并且该突变的发生可能和肿瘤组织分化水平有关。 第二部分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现 目的:检测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率,探讨该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可能临床意义。 方法:11份已经病理证实的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提取总DNA,采用中断PCR(interruptedpolymerschainreaction),分别检测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结果直接测序。结果: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发生率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为54.54%(6/11),癌旁正常组织为90.91%(10/11)。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97<0.05)。 结论: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在喉鳞状细胞癌疾病过程中,该突变可能并没有直接的致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输尿管的功能是将尿液从肾脏运输到膀胱。正常情况下,集尿系统近侧的起搏位点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经过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通过肌细胞之间的中间连接沿输尿管向远端传导,使输尿管平滑
农机报废更新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石,有利于减少老旧机械安全隐患;是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有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农
期刊
羊水栓塞症(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由含有形物质的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典型羊水栓塞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休克、DIC(Disseminated i
【摘要】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在新时代发展中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中着重思考村庄规划,因为村庄规划可以按照乡村的实际情况设计振兴策略,进而完成乡村振兴的工作,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  我国乡村的振兴工作非常繁重,强化乡村村庄规划有助于振兴乡村的经济事业,从整体上提高乡村的经济水平。乡村振兴中应该全面落实村庄规划,完成乡
蔡正孙的诗学活动,主要表现为诗学文献的编集、类选以及诗人诗作的评释.基于以广博、详备为尚的诗选编纂理念,也出于对诗学批评客观性、公允性的追求,他不仅在编选主体、批评
针对章启群先生把“《庄子》美学”作为悖论的问题,本文将为庄子美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首先,本文采用了彭富春“无原则批判”的方法,以此划分庄子美学的四个边界.其次,本文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