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质量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们通过个人能力参与到共同体生活中去,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及促进个人的进步。本研究选取西部27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会质量及其相关理论进行解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构建评价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社会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对各自治州的社会质量特征进行分类,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群进行深入访谈,以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在社会质量发展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背景信息;第二部分对社会质量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与评价模型构建,对每一个具体的指标进行解释说明;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主体部分,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质量发展总体情况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自治州,其社会质量评价水平未必也高,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教育与社会保障情况得分与社会经济关系相比差距较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和社会保障还相对落后。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信任度高,但对其他民族文化差异的接受程度低,且由于相互交往活动较少,造成了少数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同时少数民族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个人能力有待提高。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质量状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