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60例矽肺大阴影的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对照分析 目的:对照分析60例Ⅲ期矽肺大阴影的X线高千伏摄影胸片与同期HRCT影像特征表现,研究HRCT在矽肺大阴影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我院60例Ⅲ期矽肺大阴影病例,所有患者都做高千伏X线胸片及HRCT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在矽肺检出率、矽肺内部钙化及空洞、矽肺周围伴随征象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60例矽肺大阴影2种检查方法对比表明,HRCT对大阴影(x2=21.176,P=4.19×10-6)、大阴影钙化(x2=0.023,P=0.012)及空洞(x2=0.03,P=0.015)、灶周气肿(x2=6.000,P=0.014)、灶周结节(x2=3.927,P=0.048)、胸膜肥厚(x2=3.003,P=0.001)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说明HRCT影像诊断显著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矽肺大阴影及其伴随征象的检出和诊断方面,HRCT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效应,对早期大阴影和心影、纵隔旁及膈肌后大阴影的检出和诊断方面高于X线胸片,能更好地观察矽肺大阴影以及其伴随征象的形态学特征。 第二部分 HRCT与高千伏摄影诊断矽肺Ⅲ期比较的研究 目的:比较HRCT与高千伏摄影在矽肺Ⅲ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更进一步对矽肺Ⅲ期诊断的精准率及病灶的检出率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对90例矽肺Ⅲ期患者的HRCT与高千伏摄影影像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90例矽肺Ⅲ期患者高千伏摄影与HRCT主要影像指标:小阴影聚集(x2=12.804,P=0.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阴影(x2=39.823,P=2.78×10-10)、钙化(x2=28.929,P=7.51×10-8)、空洞(x2=30.884,P=2.74×10-8)、灶周气肿(x2=32.232,P=1.37×10-8)、灶周结节(x2=45.153,P=1.82×10-11)、纤维索条影(x2=14.146,P=0.00017)、淋巴结增大钙化(x2=12.091,P=0.0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千伏摄影与HRCT在不同级小阴影密集度的肺区数:0级(x2=5.6372,P=0.0235)、1级(x2=5.8576,P=0.0365)、2级(x2=4.3921,P=0.0461)、3级(x2=4.8697,P=0.0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肺内小阴影密集度为0-2级的肺区数,HRCT明确多于高千伏摄影,对肺内小阴影密集度3级肺区数,HRCT则明确少于高千伏摄影;矽肺合并症:HRCT与高千伏摄影分别检出肺大泡(63例对21例,x2=39.375,P=3.5×10-10)、胸腔积液(22例对16例,x2=0.361,P=0.031)、肺结核(41例对18例,x2=13.338,P=0.00026)、肺癌(13例对7例,x2=0.23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RCT与高千伏摄影在大阴影、大阴影钙化及空洞、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条索及淋巴结增大钙化影像检出存在明显差异,HRCT检查明确优于高千伏摄影;在不同级小阴影聚集度的肺区数有明显差异,0-2级小阴影聚集肺区数,HRCT优于高千伏摄影,3级小阴影聚集肺区数,高千伏摄影优于HRCT;对矽肺Ⅲ期合并肺大泡、胸腔积液、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存在差异,HRCT检查优于高千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