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Ferris(2003)繁忙假说以来,多席位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广受质疑。上市公司多席位董事数量越多,其平均分配在每家上市公司的时间与精力就越少。然而如果独立董事并不是平均分配时间与精力的呢,是什么激励着独立董事向任职的企业分配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独立董事声誉。 独立董事的声誉受到任职企业规模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可见度越高,将为独立董事提供更高的声誉激励。因此本文首先将多席位独立董事所任职公司按照公司市值进行排序,以衡量不同董事席位对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差异对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研究。其次,为了研究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我们将独立董事分为受到声誉激励的独立董事与没有受到声誉激励的独立董事,以衡量受到声誉激励的独立董事占所有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最后,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采用更直观的观测方式,运用媒体关注度对多席位独立董事任职公司进行排序,再次衡量不同董事席位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差异对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影响。我们采用2008-2013年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与OLS回归,研究发现:多席位独立董事并没有平等的对待所任职的上市公司;在规模较大的任职企业,其缺席董事会会议可能性较小,出勤率较高;受到声誉激励的独立董事占所有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该公司业绩表现成正比。 本文基于多席位视角,首次将独立董事多席位与声誉激励联系在一起,研究不同席位声誉激励差异对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丰富了声誉理论和繁忙假说:一方面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验证了声誉激励的有效性,为声誉制度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多席位独立董事并没有平等的对待不同的董事席位,加深了我们对于繁忙假说的理解,为上市公司聘请以及运用独立董事提供了新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