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紫杉醇/壳聚糖靶向载药系统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有40万的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40%左右,在我国是死亡率高达第二位的癌症。目前胃癌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传统胃癌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其水溶性差、靶向性不足的缺点易引起患者出现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壳聚糖是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以及低致免疫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药物载体。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制备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多西紫杉醇纳米制剂可增加其水溶性和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增强抗肿瘤效果。本文共分为两部分,首先以GX1作为胃癌靶向分子,N-去氧胆酸羟乙基壳聚糖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多西紫杉醇作为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制备一种胃癌靶向纳米粒,并对纳米粒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分析了药物的缓释机理,对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体外和体内评价;其次,采用O-羧甲基化,N-羧甲基化,N,O-羧甲基化三种不同羧化位点的壳聚糖,以多西紫杉醇为模型药物,制备三种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药理作用的比较,考察不同羧化位点对纳米药物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所制备的胃癌靶向纳米粒(GDD)包封率和载药量可达52.7%和24.6%,平均粒径为150.9 nm,zeta电位为16.0 mV,GDD在SEM和TEM下呈现类球形结构,表面光滑,分散均匀,无明显的聚集现象。GDD中多西紫杉醇的体外释放为pH响应性缓释释放,即在酸性pH下释放速度较中性pH下快,药物扩散类型为non-Fickian扩散。体外药理作用研究显示GX1可以提高GDD对Co-HUVEC细胞的摄取率,并且GDD在50μM(多西紫杉醇浓度)以下的浓度对Co-HUVEC细胞的毒性显著强于原药多西紫杉醇。体内研究显示GDD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胃肿瘤的生长速度,抗肿瘤效果显著强于原药多西紫杉醇,且荷瘤裸鼠对GD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肿瘤切片TUNEL和HE染色结果显示GDD可以诱导大量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采用离子交联制备了O-羧甲基化,N-羧甲基化,N,O-羧甲基化三种不同羧化位点的壳聚糖载药纳米粒。通过考察羧甲基壳聚糖和交联剂氯化钙的用料比,优化了三种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其中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大,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三种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均可达到200 nm以下,且粒径分布均匀。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释放速度最快,释放量最大。药理作用研究显示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对SGC7901细胞的毒性最强,而N-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和N,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细胞毒性无显著性差异,当多西紫杉醇的浓度在50μM以下时,三种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均强于原药多西紫杉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三种纳米粒均能够被SGC7901细胞大量摄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摄取率,发现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率最大,细胞摄取率的高低可能与壳聚糖2位未取代氨基的数量有关。本文制备的新型GX1介导的多西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其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多西紫杉醇原药,为克服多西紫杉醇药物缺点,提高药物抗肿瘤效果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还优化了离子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条件,分析了不同羧化位点对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物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影响,发现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摄取率最优,为壳聚糖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特色小镇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探讨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加快特色小镇生活、生态、生产一
家中有三个未成年子女,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父母忙于打零工挣钱,浑然不觉家中孩子的“惊天”秘密。少女,正是含苞待放、娇嫩欲滴的年纪,本应在宽敞的课堂接受教育,但却在懵
为了探讨通过微合金化改善、提高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Mn添加量对6061铝合金热处理前后结晶相和力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背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威胁健康的重要问题,每年大约有60多万病例被诊断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大约有35万人死于该疾病。近三十年以来,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文章主要就玉米制种质量提升,确保其产量稳定性作出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