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脑以及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智能教学系统不仅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方面的局限,其特有的学习资源个性化配置、虚拟社会化学习平台、学习效果评价等功能还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和交互式学习,从而使知识建构的过程更加顺利。智能教学系统的诸多优势提高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率,也使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作者通过考察发现,目前的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在四大模型的设计方面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主要包括:1.多数系统不能识别和诊断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无法提供适当的个性化学习策略;2.缺乏对知识点的组织及智能路径引导;3.缺少学习过程中的自适应测试,无法对学习者不同单元的学习进行智能控制;4.学习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不足以及测试系统不健全,导致学习者无法及时获得学习效果评价等。设计缺陷除了体现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教学层面。比如,知识的呈现模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特点;对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协作性学习机会较少,学习社区的建设不足等。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认知弹性理论以及对外汉语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深入探究,结合英汉智能教学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总结分析国内外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探索智能教学系统理论及对外汉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理论。第三,对应用较为广泛的英汉智能教学系统进行了解,根据教学内容,按语言要素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和多媒体综合教学分类进行对比分析,考察目前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存在的局限,探视运用英语智能教学系统的优点,优化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的可能性。最后,以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的学习者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将对外汉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运用到智能教学系统,提出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方案。同时,归纳、总结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提出后续的研究任务。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充分考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需求,通过研究对外汉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理论,为设计开发功能全面、适用性强、支持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性学习的对外汉语智能教学系统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