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型M-Z滤波器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容量通信系统的蓬勃发展,激光光源的性能也取得明显进步。可调谐光纤激光器一直以来被视为波分复用系统中信道光源的理想选择,可以灵活的为不同波长的信道提供激光光源。这将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的组网弹性,更高效的波长供应方案,并最终实现更低的成本,是实现智能光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基于纤芯模与包层模之间模式干涉的在线型滤波器引入激光腔。基于在线型光纤滤波器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结构小巧,调谐方法灵活多样,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对基于在线型光纤滤波器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意义,特点,分类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介绍了基于在线型光纤滤波器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兴起和研究现状,为在线型可调谐光纤激光器指明了研究方向。2.首先概述了光纤激光器的基本原理,谐振腔原理;其次,分析了几种全光纤滤波器的结构及原理;再次,分析了在线型M-Z滤波器的结构及原理。3.分别提出了基于在线型M-Z滤波器的串/并行结构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基于在线型M-Z滤波器和Sagnac环滤波器串行结构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中,级联结构增大了边模抑制比。由于在线型M-Z滤波器的温度敏感特性,通过改变在线型M-Z滤波器周围的温度,实现四波长的可调谐输出。以其中一个波长为例,当温度从30℃上升到150℃时,输出激光从1548.5nm调谐到1557.4nm。基于在线型M-Z滤波器和光纤布拉格光栅并行结构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将在线型M-Z滤波器周围的温度从30℃上升到190℃时,在线型M-Z支路的激光输出从1539.9nm调节到1551.1nm。通过调节VOA,调节两个支路的损耗差,实现输出激光单双波长可开关。4.提出了一种在线型M-Z滤波器和传统M-Z滤波器级联结构的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将在线型M-Z滤波器封装在注满磁流体的封装管内,利用在线型M-Z滤波器对周围环境折射率敏感的特性,通过改变U型磁铁到封装管的距离来改变磁流体周围的磁场强度,从而改变磁流体的折射率,实现输出激光的可调谐输出。当磁场强度从0mT增加到21m T,输出激光中心波长从1528.7nm调谐到1526.6nm。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孕妇对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认知程度、态度、意愿和需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18名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孕妇及534名在上海多家医院经
晶体管作为重要的电子元器件,既是整个电子行业的基础,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作为测量测试仪器,在晶体管的筛选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晶
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除了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也会接触到英语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英语文化世界观会对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者的身份认同会出现“削减性”
人在回路的红外成像制导方式将人加入到制导过程中,其对目标的识别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有显著增强,成为精确制导弹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在回路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的研制在
微流控芯片是微机电(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学科中一种很强大很实用的生物、化学检测和分析工具。微混合器作为微流控芯片的一个重要组成器件,它能够有效地
随着近些年我国航空航天等军工行业信息化进程加快,电子系统本身越来越复杂,对电子系统测试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面向仪器系统的PCI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拥有多个异地分支机构的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移动办公能力和需求,企业员工在基于Internet或4G网络下能随时异地访问企业内部网络,高
语言输入对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也一直是英语课堂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不良的阅读习惯,缺乏阅读兴趣以及不当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克拉申提出的窄式阅读提倡在阅读初期学生应该专注于同主题、同体裁或由同一作者所写的文章,并在充分阅读一个主题或体裁后,再扩展到另一个阅读主题或体裁并慢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滞后,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与实施科技创新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密
国有企业改制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多年来最特别也是最重大的主题。经过四个阶段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走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打破误解和对国企改革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