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九味楮实方治疗中枢性性早熟证属阴虚火旺型女性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寻性早熟的中医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辨治性早熟提供临床借鉴。方法:病例选取2018年06月-2019年06月于湖北省中医院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型)的20例女性患儿,所有选取的病例均给予九味楮实方配方颗粒口服治疗,每日1剂,分2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停药。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候积分、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血清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Tanner分期(B)等的变化情况,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骨龄指数变化,并采用SPSS24.0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九味楮实方治疗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心电图、甲状腺功能五项、空腹血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判其安全性。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对20例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型)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经6个月治疗后,临床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0%。2.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症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主症、次症积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6个月后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3个月相比,治疗6个月后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乳房分期(Tanner分期)比较:治疗前Tanner分期B1期有0例,B2期有11例,B3有9例,B4期0例,治疗3个月后Tanner分期B1期2例,B2期有11例,B3有7例,B4期0例,治疗6个月后Tanner分期B1期13例,B2期有6例,B3有1例,B4期0例。5.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相比,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LH、FSH、E2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LH、E2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SH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LH、FSH、E2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相比,LH、E2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7.骨龄指数BA/CA: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BA/CA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20例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型)女性患儿初诊、治疗3、6个月后监测的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心电图、甲状腺功能五项、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且全组患儿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九味楮实方配方颗粒治疗中枢性性早熟(阴虚火旺型)女性患儿临床有效,可以改善患儿乳腺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减小患儿Tanner分期,抑制患儿子宫、卵巢、卵泡发育,降低患儿血清LH、FSH、E2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对阴虚火旺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