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23年Malinowaki创造出“语境”这个术语以来,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研究的兴趣久盛不衰。起初大家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语境,即研究语境的定义、语境的分类等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兴起,静态的研究逐渐被动态的研究所替代,语言学家们开始把语境的研究与其它学科结合在一起。1999年,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中,提到了“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于是作者想利用该理论并结合其它学科,如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对语境进行动态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各种语言现象讨论在交际中交际人如何顺应语境选择恰当的音、词、句以及语码等来达到他所追求的交际效果。 本文共分七部分,包括引言和结束语。 引言部分阐明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主要目的。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什么是语言选择以及语言的性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选择具有如下特点:1)语言选择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上;2)它包括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的选择;3)语言使用者作出选择时的顺应意识程度不同;4)言语交际一旦发生,交际双方就要作出选择;5)人们使用语言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被选对象不可能具有等量的被选机会;被选项可以引起人们对其同义相关项的联系与互用,因此,未选项往往与被选项具有同样的交际效果。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刍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枯照形式—一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自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的上述三个特性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不是语言学的语用学要研究的对象,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语占,这是语占所具有的三个密切相关的特性。它们之间是有严格顺序的,如果没有变异性和商讨性,顺应性也就无从谈起。 以下四章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码等方面来讨论在交际过程中我们是如何顺应语境进行选择的。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语音方面的)顺应。人类语占是语音和油义约定俗成的结合体,要把音义结合的语占扔号组成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序列,都存在一个语音组合形式的音响效果问题。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为使对方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日,从而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就必须讲究语音形式的组合。若组合得好,则使人感到顺口悦耳,声情并茂,有利于思想表达,感情抒发和意境的烘托:反之则使人感到拗口刺耳,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破坏意境的和谐统一。从语音的组合方面来增强言语表达效果,实际上就是从语音形式方面下工矢。在言语交际中,语音形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语义内容的表达,并关系到言语交际的成败。这是因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说话人和作者总是出于一定的交际目的,即让听者或读者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作出预期的反应。为此,说话人或作者在言语过程中,就会根据语境来搭配声音,选择词语,组织句式,以达到引起读者共呜的目的。 且且I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词汇方面的)IM应。词语的选择与文体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文体常要求使用不同的词语。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语叁‘中的一些词语就带有了明显的文体色彩。如,有些词语主要用于日常曰语,称作口语词语;而有些词语则主要用于书面语,称作书面词语。书面词语常见于条约、法律文件、正式的公函以及在国家机关(如法庭、议会)的正式、严肃的发言等。如果在日常的随便交谈中使用书面词语,那么就显得极不得体,令人啼笑皆非。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达到幽默、讽刺的文体效果,故意让作品中的人物在R常会话中使用书面词语。而俚语的使用则能使语言新颖、活泼、生动,增强表现力,便人耳目一新。所以说不问类型的W语可以达到不同的文体效果,因此在选择词语时就要格外慎重。恰当的词语选择可以有效地表达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句法方面的顺应。在言语交际中,交流思想的基本单位就是句于。在口语或书面交际中,话只能一句一句地说,文章也只能一句一句地写。人们总是以句于为单位组成句群、段落。篇章等各级话语单位来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时表达同一话语内容的句子在词序安排、形体长度、组织密度以及整散方面都有不同的组合形式。虽然这些不同句法结构的句于表达相同的意义,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加之,各人对一种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在特定的言语表达中,也会出现上还现象,即相问的话语内容用不问的句式表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山于各人组合话语形式的能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