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传质成熟初探与铁离子析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式烹饪的核心原理是过程传递-反应动力学-食品品质变化。烹饪过程传递中,风味物质传递到食品形成的传质成熟,以及锅具中铁元素溶出传递到食品,都是物质在体系中的传递及转移过程。目前,食品的传质成熟研究还是空白,而锅具补铁问题缺失关键研究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传质成熟和锅具中铁元素的传递规律。本文以典型传质菜肴酱卤猪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卤制过程中的品质动力学和传质动力学规律。进而,初步探索其传质成熟过程,建立猪肉酱卤过程中的数值模型。最后对不同材质锅具在烹饪过程中铁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猪肉酱卤过程中的品质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动力学方法测得猪肉酱卤过程中的亮度值、红度值、剪切力、水分含量以及食盐含量的变化都符合一级动力学,其客观z值分别为47.85°C、45.05°C、37.04°C、52.63°C、48.31°C。由此可知,酱卤猪肉中的传质成分(颜色、水分含量和食盐含量)的变化均可用一级动力学描述。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也为推进酱卤猪肉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2.研究分析了猪肉酱卤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猪肉酱卤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在0.37×10-9m2/s至0.58×10-9 m2/s之间,食盐扩散系数在3.77×10-9 m2/s至4.51×10-9m2/s之间。用菲克第二定律可较准确描述与预测酱卤猪肉中的水分含量和食盐含量,为企业实现酱卤猪肉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速率可控性、品质可保性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成熟值理论对酱卤猪肉进行了传质成熟的初步理论探索。结果表明,酱卤猪肉传质的综合终点成熟值IMT=26.74 min,并且通过变异系数—z M曲率法计算得到酱卤猪肉传质成熟品质因子的z M=10°C。已有研究测得猪里脊肉的传热成熟值IMT=0.51 min,远远小于本试验中的传质成熟值,说明传质成熟滞后于传热成熟,两者有所不同。酱卤猪肉中的传质成分变化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成熟值是基于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函数,因此可以用成熟值表征传质成熟过程。通过比较不同z值下猪里脊肉酱卤与爆炒时终点成熟值的标准偏差,分析了初熟与后熟的区别。同时分析了不同成熟值下酱卤猪肉传质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得出各品质因子与成熟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由经验公式可对烹饪食品的某一品质进行预测。4.为研究猪肉酱卤过程中的传递特征,基于非稳态传热原理和菲克第二定律,构建了猪肉酱卤过程中的数值模型。同时将模拟的酱卤猪肉中心温度历史与实测的中心温度历史进行对比,得到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吻合度较高。此外,对模拟的酱卤猪肉中的食盐含量与实测食盐含量进行对比,吻合度良好。通过以上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5.研究分析了锅具烹饪过程中铁向食品酸性模拟物的迁移规律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铁锅中的铁溶出量明显高于不锈钢锅,约为不锈钢锅的2倍。锅具中铁溶出量与温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酸性条件下,锅具中铁的溶出与食品p H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对锅具中铁的溶出能力不同,柠檬酸、乳酸中含有羟基,与锅具中的铁反应生成络合物,可加速铁的溶出。同时根据试验数据和铁溶出浓度模型分析预测可知烹饪时间过长、食品的酸性过高,可能会导致摄入铁过量产生毒害作用。由此可知,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铁的摄入量且锅具中铁的溶出量与烹饪条件密切相关。同时预测模型的建立也为铁锅中铁溶出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自由酞菁(Free-base phthalocyanine,H2Pc)/金属酞菁(Metal phthalocyanine,MPc)、富勒烯均具有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它们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酞菁/金属酞菁与富勒烯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的系统性、规律性研究成果,对相关合成、表征等实验工作可提供前瞻性的理论预测和方向性的指引,在其
技工院校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合格工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如何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立身根本,有着深厚的底蕴和重要的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影响着当代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建立,是当代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期刊
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是指高陡斜坡上大规模岩体失稳后以快速岩屑流的形式似流体状态长距离的运动过程。本文通过对岩溶山区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大寨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点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以斜坡滑槽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进行不同高度、不同粒径配比的崩滑-碎屑流研究,得到不同高度以及不同粒径配比的碎屑流颗粒运动速度以及运移距离的规律。运用PFC建立与斜坡滑槽物理模型1:1的数值模型,模拟得到的距离与实际运
柴油车因其油耗低、适应性强、热稳定好和热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在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柴油车保有量持续的增加导致大量污染物的生成,主要包含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等,这些污染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柴油车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主要是将尾气中的CO和HC净化成对空气无危害的CO2和H2O,在柴油车后处理技术
针对单步多框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网络模型参数大,小目标检测效果差,作物与杂草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模块和特征增强的杂草检测方法。首先将轻量网络MobileNet作为SSD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并设计了一种多尺度融合模块,将浅层特征图先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再将特征图经过不同膨胀率的扩张卷积扩大感受野,最后将两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密度低和抗腐蚀性能好等特点,对于结构轻量化设计及结构性能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海洋结构和土木工程等诸多领域。相对于传统的直线纤维铺层复合材料,曲线纤维铺层变刚度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曲线纤维铺层的变刚度(Variable Stiffness,VS
离心压缩机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炼油、冶金、油气储运等行业,是重要的动力装备。近些年,我国在离心压缩机制造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内对石化能源的需求愈加强烈,离心压缩机也被要求具备更大的流量、更大的压比和更高的效率。离心压缩机越来越被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所重视与需要,被誉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心脏”设备。离心压缩机作为高速旋转机械,对其关键部件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该设备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轮轨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其振动与噪声对轨道干线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剧烈。其中,轮轨系统噪声在轨道交通噪声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抑制及治理成为众多轨道交通振动噪声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众多学者分别对钢轨、车轮的噪声进行了有效预测,对轮轨系统的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且针对预测所得噪声值进行抑制处理。为了研究车轮、钢轨的声辐射特性对轮轨耦合系统的影响,本文分
过渡金属催化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虽然相关的研究报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一些反应自身也存在相应的缺点(例如:催化剂用量多、毒性大、价格较高、需要不稳定且剧毒的有机膦作配体),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探索一些绿色、高效的金属催化体系。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一些绿色、高效的过渡金属(铜、钯、钨)催化体系合成一系列含氮杂环化合物(四氢喹啉、喹喔啉、色烯喹啉类)。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
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油相选择八月瓜籽油,乳化剂选择吐温-80,助乳化剂选择丙二醇,以乳液粒径、Zeta电位以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乳液配方与制备工艺,得出制备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配方为:八月瓜籽油、吐温-80、丙二醇质量分数分别为10%、2.25%、0.75%;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在100 MPa下均质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