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不仅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中介,银行业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逐渐增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金融业务的创新、银行混业经营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都在影响着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优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首先,阐述了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金融稳定的理论,通过比较西方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并基于金融危机对金融稳定的经验与启示,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认为银行业市场结构通过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结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再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寻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结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于金融稳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来看,这些因素的变化会使得金融稳定偏离均衡状态,随后恢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可能由于金融稳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亩目前的垄断竞争逐步向竞争方向发展。因而,降低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银行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鼓励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放松银行业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及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等方式,推动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金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