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PR效应的光辅助型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迫切需要对室外空气环境中痕量二氧化氮(NO2)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异质结的构筑与光激发手段的有效结合是实现室温环境下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的有效途径。然而,光激发对异质结构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MoS2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结的构筑对MoS2气敏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光辅助气体检测模式进一步改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气体传感器在室温环境下的气敏性能。通过引入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效应,提高了MoS2敏感材料对可见光的有效利用率,改善了MoS2吸收截面小的缺点。最后,研究了异质结的构筑与光激发手段的有效结合对气体传感器气敏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均匀纯净的MoS2纳米片及Au纳米颗粒修饰MoS2(Au-MoS2)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表征对材料的组成、表面微观形貌及光学特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此外,研究了在室温下Au纳米颗粒的修饰对气体传感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与纯MoS2气体传感器相比,由于形成了异质结,Au-MoS2气体传感器在室温下对NO2有更高的响应值和恢复率,且传感器的检测限可低至50 ppb。Au-MoS2气体传感器的电阻在所有浓度的NO2下都能恢复到初始阻值,传感器恢复率为92%,响应值漂移率为23.78%。结果表明Au纳米颗粒的修饰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一MoS2气体传感器对NO2的响应值和恢复率。Au-MoS2气体传感器性能的提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因素:(1)Au纳米颗粒占据MoS2表面大部分高能缺陷,减少了NO2分子在MoS2的化学吸附,从而提高MoS2气体传感器的恢复能力。(2)Au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催化性能的活性催化剂,可以加速吸附物从活性位点向非活性位点的扩散和转移。(3)异质结的形成可以提供许多电子转移通道,使更多的电子在MoS2和Au之间转移,进一步提高了MoS2气体传感器的响应。2.通过引入Au纳米粒子的LSPR效应,研制了一种低检测下限、强抗湿能力的可见光辅助Au-MoS2气体传感器。在530 nm可见光的辅助下,Au-MoS2气体传感器在室温情况下对NO2的检测下限可低至10 ppb,并具有良好的抗湿能力。光学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Au纳米粒子对MoS2的修饰结合匹配的辅助光(光波长为530 nm)气体检测模式,可以充分利用LSPR效应,有效提高MoS2的消光截面从而使MoS2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加,这是气体传感器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本工作为在室温下有效提高光辅助模式气体检测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指导,为高性能气体检感器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在智能化、微型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微显示技术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混合现实(MR)、虚拟现实(VR)以及增强现实(AR)在未来更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与空间,但AR/VR/MR这些应用对微显示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在一个微显示系统上同时实现高分辨率、低功耗、低延时、小尺寸等应用特点,特别是要兼顾高分辨率与小尺寸,目前的微显示系统要兼顾这些优点还存在着很多难关与瓶颈。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现有的
由于高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储量大、成本低,锂硫电池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储能技术。不过,硫单质的导电性差,电化学中形成的多硫分子的穿梭效应及体积膨胀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前景。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载硫材料设计、隔膜改性以及电解液优化等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表明,高性能载硫材料能有效抑制穿梭效应及改善单质硫的导电性。本文从电极材料和微纳结构设计出发,通过构筑具有高导电性、强吸附能力
随着计算科学的高速发展,理论模拟在凝聚态物理中起着愈加关键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从原子尺寸水平解释新奇的物理现象,同时还能够预测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过渡金属硫族化物纳米线具有高弹性、机械稳定等优良物理化学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最近,通过对多层2H-Mo6Te6进行真空退火,实验上成功制备出具有一定阵列排布的Mo6Te6纳米线。这种阵列结构的电子性质相对于单根的纳米线发
在过去十几年中,二维材料是人们的研究重点,但是近年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层状材料中原子的组成和排列以及层状材料的堆积构型对材料的基本电子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让人们对二维材料的旋转和堆垛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旋转方面,有很多不同于单层材料的性质相继被发现,比如在旋转双层石墨烯中发现的非常规超导机制等。而在三维堆垛方面,各种比较复杂的拓扑相在不同材料中被发现,比如节点链和Nexus点等。目前实验上
多目标进化算法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决策者有时对于各个优化目标的侧重程度并不相同。决策者很多时候只对Pareto最优边界上的一部分解集感兴趣,过多的最优解反而会增加决策者的决策开销。其次,在解决高维多目标问题时,种群中存在大量非支配解,算法性能因缺少选择压力而显著下降。偏好多目标进化算法将偏好信息引入算法从而指导种群进化,得到满足决策者偏好信息的最优解集。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计算资源,减轻决策者的决
随着工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污染性气体的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基于各种敏感颗粒材料的旁热式气体传感器仍遭受着可复制性差的困扰,这限制了该类气体传感器的应用。与此同时,薄膜技术及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为传感器的批量生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旋涂工艺结合电子束蒸镀技术为制备高性能、适合批量生产的气体传感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本文中,我们分别以铁酸镧(La Fe O
荧光转换型LED照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白光LEDs和植物生长领域。目前,通过黄色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组合所得到的照明白光,因缺失红色荧光粉贡献的红光部分,导致显色性差和色温高。因此,限制了其在有高品质要求的室内照明应用。加入红色荧光粉能解决上述问题。另外,荧光转换型LED能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能量,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红光区域的660 nm和730 nm峰值附近的光是植物生长所需能量波段,能
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SLAM技术是移动机器人依靠自身搭载的传感器探索未知空间并进行精确导航的重要技术。目前已有的SLAM方法主要是基于理想场景下设计的,而在复杂环境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着SLAM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针对真实复杂环境如:环境纹理缺失、光照不稳定场景等复合型非理想环境,对视觉SLAM中的视觉里程计以及回环检测模块进行了研究与
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是三能级原子系统中量子相消干涉的结果,在透明窗口内,吸收和色散特性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在慢光、光学存储和其他非线性光学过程中具备潜在的应用。在各种模型系统(光子晶体波导、光机械系统、耦合光学微腔和超材料等)中,通过设计相干激发路径,能产生类EIT效应,但是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的类EIT效应在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池能源供电已经暴露出许多缺点,例如使用寿命有限和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这些新型应用对能源的便携性、可穿戴性和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具有输出功率高、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成为了近几年来相关领域的热点。由于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柔韧性且适用于人体穿戴,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被选取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