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深受矿井中高浓度的氡、氡子体放射性危害,云锡矿工肺癌发病率远远高于同类非铀矿山。“云锡井下排氡降尘措施的研究”等课题,被列为国家“六·五”、“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组成的工程防护协作组经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了“以压为主,压抽结合,连续通风”的排氡通风模式,指导云锡公司新建和改造了所属各矿通风系统,普遍取得较好的的排氡效果,初步解决了通风控氡防癌难题。但是,由于深受传统通风设计方法影响,对合理排氡通风认识不足,云锡通风和其它金属矿山一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高耗现象。同时,生产实践也表明,云锡各矿氡析出与污染的状况有所不同,所有矿井“一刀切”地推广应用“以压为主,压抽结合,连续通风”的排氡通风模式并不完全适宜。由于这一典型排氡通风方式——管理难、投资多、电耗大、密闭多、成本高,矿山长期持续管好、用好的难度比较大。云锡生产的实践表明,矿井通风如何做到高效低耗地排氡,是一个生产经营中必须研究的难题。论文通过分析云锡排氡通风特点及增效降耗要求,阐述了云锡如何建立高效低耗排氡通风系统,并列举了云锡采选分公司、卡房采选厂、松树脚锡矿、老厂锡矿等矿山通风增效降耗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与经验,最后归纳了要以工作面为服务核心建立通风系统以及因地制宜地选用合理的通风方式、要因时制宜地改革“连续运行”的通风制度、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风机管理手段等高效低耗排氡新观点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