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区域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为区域商贸流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激活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物流发展问题。京津冀作为我国确定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位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自从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相关政府部门加强联动,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京津冀物流的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尤其是关联度还有待加强,这一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物流整体水平提高的严重制约,因此促进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就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借助计量模型来测算京津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度,并以实证结论为基础探索促进物流协同发展路径。京津冀物流发展水平的匹配度很好地代表了京津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因此,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从五个方面构建灰色关联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产业规模、物流人力、物流信息和技术,测算和分析京津、京冀的物流发展协同度,继而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的物流重点城市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一段时期以来,京冀物流发展协同度与京津物流发展协同度还有很大差距,在分析协同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文主要以河北省为视角,提出为了提升京冀物流发展的协同度,首先从空间规划上继续打造物流业发展重点城市,以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为辐射中心,提升这些物流重点城市与北京物流发展的协同度,逐步带动河北的其他地区与北京的物流协同。其次,在物流政策、物流产业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和技术、物流人才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物流重点城市与京津物流发展协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