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用于研究非污染生态影响的方法可分偏重于功能分析、偏重于结构分析和辅助性方法三种,净生产量评价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是前两种方法的代表,用前两种均可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做整体上的评价,但根据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生态学观点,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全面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价,不能体现出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只能对其中的一方面的变化作出分析,要全面地反映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定量分析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变化,并运用辅助性的方法对水利工程造成的某些敏感生态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来对水利工程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该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在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各因子的影响和对比现有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净生产量评价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区域生态体系的净生产量和景观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程度,在使用净生产量评价法时,结合了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这不仅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使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时,除了沿用传统的模地分析外,还增加了对区域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类型多样性变化的分析,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景观结构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研究最后运用上述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区域生物量下降了25452t,生产力下降了14598t,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了11849.11万元,下降的比率分别为3.28%、6.71%和2.64%,变化的幅度并不大.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对区域景观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影响并不严重,林地的模地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和景观类型多样性略有变化,但与原来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实例分析,可知该方法以生产力评价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为主体,结合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比传统上我们常用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研究的方法更能全面地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非污染生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