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对我国省会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国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大幅增长,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加速变化,人口高密集聚,土地利用低效,城市空间失衡,规划编制滞后,实施不力,导致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规划布局时空错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城市后续发展建设较为不利。为了合理应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模型分析三个层面着重展开对中部地区六大省会城市1990年后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互动关系特征的研究,通过分析中部地区人口和用地变化最为剧烈的省会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演变,总结两者互动关系的特征和规律。理论研究中,本文对人口空间分布、用地布局、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布局互动研究的国内外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对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中涉及到这些概念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型运用,以及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展开综述,明确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现状,方法模型基础和演变规律雏形,从而总结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布局的互动关系研究领域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实证研究中,本文以中部地区六大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SPSS等技术方法,从宏中微观三个层次,建立“人地一张图”,通过分析街道级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率得到人口空间分布的微观尺度变化,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形态演变,用地规模增长,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得到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心,分阶段分层次,定性定量的对武汉市、长沙市、郑州市、合肥市、南昌市和太原市的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演变状况展开分析,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影响相结合,提炼影响人口空间分布与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六省会城市间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的共性、特性和问题,为后文两者互动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模型分析中,本文主要针对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的叠合关系展开定性定量分析,运用异速生长模型,不均衡度,皮尔逊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和GIS叠加分析,将两者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对应,指出两者协同-错位发展的区域,探索错位发展原因,总结省会城市不同阶段人口空间分布和用地布局演变特征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