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合适表面化学物质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其在生物医学上应用的潜能。SPIO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药物传递,组织修复,恶性肿瘤热疗和磁转染等。若要应用于体内,纳米颗粒必须足够小、在生理条件下稳定、室温时具备超顺磁行为等条件。 研究显示氧化铁颗粒的尺寸和表面包被物对其磁性和细胞毒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大多数SPIO和超小型SPIO都是由葡聚糖或者葡聚糖的衍生物包被而成,粒径为30~50nm。总的来说,聚合物包被的较大的SPIO颗粒(约50nm)主要靶向于肝脏,而较小尺寸的SPIO颗粒(约30nm)一般有助于淋巴结系统和骨髓的成像。目前所有预临床或临床使用的SPIO颗粒都经聚合物材料包被,比如葡聚糖、羧基葡聚糖、聚乙二醇等。研究还显示葡聚糖限制了SPIO的生物相容性,所以临床上只能采用缓慢灌注的给药方式。除此以外,所有使用的聚合物在组织分布、穿透性、代谢清除能力和产品副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近已有对非聚合物包被的超顺磁纳米颗粒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上的应用研究报道,然而几乎没有针对10nm以下的SPIO的相关文献报道。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非聚合物包被的超顺磁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5nm。包被SPIO的非聚合物材料是肝内的甲基化剂,具有活泼的表面活性。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的情况下,本文制备的SUSPIO展示了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成功应用于大鼠肝癌结节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分辨直径为1~25mm大小不同的病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作为新型MRI造影剂,在分子成像中具备在生物研究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