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严重。1999~2003年的《中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颗粒物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在2001年调查的350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仅占统计城市的36.3%,有223个城市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63.7%,其中有109个城市超过了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31.1%。 要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就必须对其来源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这就需要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来源解析。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的问题,科学家们把着眼点由排放源转移到了受体(即受污染源影响的某一局部大气环境),建立起了受体模型,逐步形成了通过对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和源样品的化学或显微分析确定各类污染源对受体贡献值的一系列的源解析技术。 本文在充分论述了大气颗粒物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危害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进而提出TSP的产生与城市化的关系。论文对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化学质量平衡法方法进行了阐述。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及城市经济承受能力看,在中小城市实行化学质量平衡法是不可行的。根据我国现阶段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排放现状和TSP的处理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TSP源解析的操作方法。在通过化学质量平衡法获得的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数学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法(multivariate线的衰退,MLR)),构建数学模型,以得到简便易行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数学表达式,以便在我国中小城市进行TSP源解析的定性定量分析,使源解析技术应用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工程中来。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TSP的总量控制,从受体空间入手,分析各个源的源强,从而能够对源强进行分类处理,以保证各个源强的大气颗粒物能够达标排放,为我国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从大的方面来分,进行TSP源解析的总量控制这项具体工程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颗粒物来源解析,二是制定功能区空气质量达标实施方案,三是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执行。三方面的工作主要取决于第一点,可见,建立一种有效简便的解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