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做到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及社会支持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应对农村老年人增多趋势的一个现实选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社会支持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为解决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缺位的局面提供有效对策,最终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假设1人口学特征影响着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假设2经济收入情况影响着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假设3健康医疗状况影响着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假设4和他人关系影响着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本研究立足于湖南三个地区258位农村留守老人的实证调查资料,运用社会公正理论的视角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缺乏社会支持。但是,广大农村留守老人对于社会支持并不了解,整个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了对社会支持体系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忽略了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调查情况看到,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地区,都存在着缺乏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与留守老人的迫切需要形成了鲜明对比。本研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一要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助”;二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三要健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让农村留守老人“病有所医”;四要促进农村老年组织的发展,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乐”;五要改善农村公共养老服务条件,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六要建立农村老年教育体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