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费者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意识的升级,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备受消费者关注;相关研究也指出对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给出更为正向的评价。近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断涌现;一方面学者们将研究的焦点聚集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资本市场、企业价值的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后续的行为反映、消费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沟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另一方面,诸多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经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甚至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能够给予企业很多可预见的利益,但也并非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都能有所成效,这中间受到较多来自企业以及环境中的因素所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相对单一的通过报告的方式来进行,同时由于形式的限制受众更偏向于资本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式的可选择范围增大,企业开始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其社会责任信息。那么如何才能够通过网络媒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通过怎么的媒介、使用怎样的沟通策略、如何进行信息的展示等,才能获得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本文通过对企业实践的观察总结,提取出两种目前较为典型的CSR活动信息披露方式,即“及时报道”策略以及“定期报告”策略;“及时报道”策略是指企业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的将社会责任活动信息发布在网络媒体中,而“定期报告”策略则是选择定期的将一定时间段内的社会责任活动信息汇总后进行发布。那么究竟两种信息披露策略在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使用哪种策略更能够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态度和行为,继而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效果的最大化;本文通过两个递进式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两种不同策略下,哪种策略更能够引起消费者更好的感知;以及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与CSR活动性质的最佳组合。本文引入消费者感知动机归因来尝试解释其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将活动主题连贯度以及消费者感知匹配度作为两种不同的活动性质纳入模型之中,作为调节变量。本研究采用两个递进式实验研究的方法,两项实验被试均来自于高校学生,实验一通过模拟两种不同的信息披露披露来对比两种披露策略的优劣;实验二则是采用了 2(“定期报告”策略、“及时报道”策略)*2(活动主题连贯度高、低)*2(消费者感知匹配度高、低)的实验设计,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活动性质对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定期报告”策略比“及时报道”策略更容易引发消费者正向的CSR联想,(2)“定期报告”策略与“及时报道”策略相比,消费者更容易认为企业的CSR行为是利他的,进而产生正向的企业社会责任联想,(3)消费者感知匹配度和活动主题连贯度都能够对信息披露策略和感知动机归因的关系产生影响,进行主题连贯度高的活动,或匹配度低的活动都会一定程度上缩小两种策略在感知动机归因上的差别。本文将研究关注点聚焦于网络环境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策略对消费者CSR联想的影响,将研究视角转换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策略选择中,突破了原有研究以面向资本市场及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现状,同时丰富消费者感知动机归因和企业社会责任联想的前置影响因素,同时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信息的沟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但本文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实验所涉及所有被试均来自于大学生群体,同时选取了汽车行业并虚拟企业名称M企业,可能会对研究的外部有效性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实验情景通过呈现M企业微博截图的方式,来模拟企业实践,对被试者的刺激不一定能够真正达到现实中的效果,进而对实验研究产生影响。